浅析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4/7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马培虎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学界逐渐重视并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重庆市石柱县万安街道华丰小学校   马培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素质教育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学界逐渐重视并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中小学生群体所在年龄层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构建的重要阶段,是推进高水平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新冠疫情当下,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但就其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有关方面的教育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根据对近年来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观察与调研,从整体来看有关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形式主义等现象。那么学校及教师、家长应明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活动来实现。因此,学校及教师、家长应从多方面入手,通力配合,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心理引导,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强化自我心灵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中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其心理、脑力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加上其生活阅历不足,在面对外界各种信息文化环境冲击时,他们往往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激进观念的影响;二是在自身家庭成长环境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没有过多时间管教孩子,并习惯性地用物质弥补缺失的管教,由此造成中小学生金钱物质观念的错误认识或偏离;三是疫情当下,学生们在面对课业压力之外,还需要面对因新冠病毒危害而产生的担忧与恐惧心理,因此,在中小学阶段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2.开展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开展主题活动,缓解疫情期间学生各种心理问题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得到控制,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已重返校园,但学生在疫情期间已经养成的作息规律、网络学习方式等短时间内难以转变,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不适应与心理应激反应,都需要学校及教师对其进行一定心理干预与辅导,帮助学生逐渐适应校园生活。



        在学生返校之际,学校可以提前准备有关专题讲座、互动游戏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邀请校外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专家进行指导等,保障有关活动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活动可以围绕疫情期间的一些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及时缓解学生的紧张和返校焦虑感,还可以通过互动式的小游戏,如“十人九足”、“放飞纸飞机”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控,增强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实现游戏的升华,助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长。此外,为了保障有关活动的有效性,班主任及心理老师需要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摸底了解,并及时进行跟踪帮助与辅导。
        2.2内外联动,学校与社区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战“疫”小课堂基础之上,还可以联合各大社区进行持续性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与社区合作进行点对点的心理辅导、社区文体娱乐活动等有效形式,为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考虑到疫情期间,留守家里的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缺乏运动等具体情况,学校与社区可以选择在社区范围内举办“抗疫小标兵”的培训大本营团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沟通交流、体育锻炼等活动元素,如接力赛、疫情知识小课堂、观看父母录制的一段工作VCR等等,在沟通交流中提高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克服恐惧心理,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调节因疫情期间独自留守在家的负面情绪与家庭矛盾等。
        2.3强化信息心理辅导,加强与学生、家长线上联系
        除了校园内、社区的心理辅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达的信息化手段,譬如QQ、微信、钉钉、电话等,在线上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在线上定期群发优秀的心理调节权威资讯,加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及时科普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与家长掌握心理干预知识,正确看待与应对疫情期间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为学生提供贴心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合理作息、处理好生活、学习、健康等问题,由此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辅导的网络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小学生所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仍不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与价值观念需要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健康引导,才能够让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教师强化自身职业素养与能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探索与实践,结合心理学知识与中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位置,以学生为中心,主动融入并走进中小学生的内心,切实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与心理发展状态,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实现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敏瑜.浅析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20,(62):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