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上)   作者:杨秀霞
[导读] 兴趣是学习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杨秀霞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第二幼儿园     513100
        摘要:兴趣是学习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将有趣的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游戏的手段寓教于乐,让孩子主动地接受知识,能够充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建立稳定的户外游戏空间。怎么做?如何做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户外环境
        引言: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和谐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游戏和教学呈现的是矛盾的关系。但是现代教育理念则不同,充分肯定游戏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追求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教育阶段,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手段,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户外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课堂之一。
        一、传统幼儿园户外环境的特点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侧重的是实际的教学内容,而非具体教学形式,在户外环境的设置上具备下面的几个特点:
        1.绿化足
            幼儿园为了给孩子创造相对优越的环境。绿化通常做得不错,大量花草树木的种植,甚至有小桥流水的安排。但是这些布置的作用仅仅被局限到了观看这一点上。绿植太密走不进去,小桥流水虽美却不能触摸。至多是立块牌子,进行一些常识性的科普教育。缺乏让孩子直接参与的功能。这样的环境设置就流于表面而不具备实效。
        2.功能单一
            在许多地方,对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理解为早操、午间休息或者是体育课。将户外活动简单地理解问体育活动。场地的功能被严重局限。草坪用来踢球、操场就是来做操的。很多时候场地是被空置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浪费,场地的使用环境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
        3.场地作用以教师的意志出发
            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创设以教师的意志出发。看似合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却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模式。教师是要引导孩子去学习,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这一点需要明确。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户外环境创设
        在当今社会之下,孩子的教育的起步变得越来越早。能够在幼儿时期经常参与一些有组织、有计划的幼儿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更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树立集体的观念,在游戏中建立社会关系。同时孩子的智力也得到了足够的锻炼。

这样的效果在传统教育理念之下是很难实现的。
        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重点在于认识到游戏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孩子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幼儿教育若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采用游戏的方法,提升孩子们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潜移默化的提升感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
        基于上述考虑,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幼儿园在创设户外环境的过程之中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
        1.规划的科学性和建设的合理性
        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大自然,对于幼儿阶段的心智成长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构建,在规划上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能够充分接触到自然环境这一点上。涉及到活动空间和活动路线的确定和规划,原则是有效解除,确保安全。
        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些植物设置,引导孩子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户外游戏乐课程。例如亲手种植植物或者模拟农庄游戏,引导孩子们树立爱护自然和善友爱的认知。
        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切忌的是一味求大而造成的铺张浪费。
        2.安全性和风险的控制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课程游戏化在于充分调动孩子的天性。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不能对这个行为进行科学的管理,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因此安全性和风险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树立安全防范的理念。不仅在游戏设施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在用料和是工商严抓质量。建成后还需要对游戏设施进行细致的维护和维修。
        教师在组织孩子进行户外游戏的时候也必须对孩子们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教会孩子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如何的进行应对。
        2.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
            在进行户外游戏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在用料和色彩这样的细节部分足够留意。颜色不宜过多,一般三种颜色以下。建筑材料尽量选择无毒无公害的材质。在满足了孩子色彩喜好的同时。从根本上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出这样的认知。幼儿阶段教育需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要接受孩子爱玩的天性。认可游戏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积极主动的将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园的内外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的设计。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之下,对可进行的户外活动进行丰富化的设置。让孩子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晓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76.
        [2]李玲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情境创设的思考[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9):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