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技术支撑的平台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上   作者:田汝玉
[导读]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新时代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遵循合理要求规划合理平台体系,以此强化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力度,避免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外在因素干扰。使得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平台建设达到合理状态。而且不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存在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差异条件下确定合理技术支撑平台,确保不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新时代下我国国土管控要求。

山东省济南市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  田汝玉  250000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新时代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的要求比较多,这就应遵循合理要求规划合理平台体系,以此强化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力度,避免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受到外在因素干扰。使得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平台建设达到合理状态。而且不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存在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基础差异条件下确定合理技术支撑平台,确保不同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新时代下我国国土管控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技术支撑;平台
        引言
        学科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科学编制、人才培养、知识生产的重要支撑。据此,2019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的要求。但由于原有体制原因所导致的山水林田湖草海分别管理以及多规体系格局的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面临着学科改造与重构并重的建设要求。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构建中,如何协调学科定力与学科创新的关系、把握综合性与专门性的结合点、实现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的需要,是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历史演进,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借鉴国外或地区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
        1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逻辑
        结合规划实践来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六大逻辑:逻辑一:未来导向,战略引领。以德清县域为例,通过模式研究,预测城市的发展规律,合理推演进行战略选择。逻辑二:综合统筹,三生互动。通过多方博弈和推演,城市树发展演变动态模拟,以群落智能的方式,预测北部杭州都市圈未来发展格局。逻辑三:以流定形,形流相生。以衢州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交通网络推演,可以从交通流中,打通历史之城、现代之城、未来之城三城间的联系,最终形成自身的交通体系,实现以流定形,形流相生。逻辑四:时空交换,数字智能。以宁波东钱湖会展中心选址为例,推演大型公共设施选址对城市现有功能和活动点的影响,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选址推荐。逻辑五:法治管控,流程管理。构建智能城市三级系统,其中第一级为战略决策系统(大脑),第二级为城市指挥系统(小脑),第三级为自组织Apps(迷走神经系统)。逻辑六:留白弹性,生生不息。留白给自然,留白给后代,留白给市场经济。
        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2.1确定国土规划导向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前期,必须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国土空间规划未来导向展开有效研究,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引领效果,方便各部门结合各项基础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前期战略导向之间契合度,从而避免国土空间规划因前期战略导向不合理而出现问题,以此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果和综合质量有所提高。同时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城市发展规律进行有效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合理推演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导向目标,引导有关部门依照合理目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新时代各地区国土规划建设之间关联性,控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将各项战略导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现实作用表现出来。



        2.2国土规划动态模拟
        从新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不仅需要规划合理方案,还应要求有关部门在考虑各项基础要求条件下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动态模拟可以保证各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实际开展情况和各项信息收集模式有所了解,同时借助动态模拟对国土空间规划展开有效监督,一旦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出现问题,就可以在考虑各项基础因素条件下对国土空间规划现实开展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避免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问题持续恶化,以此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动态模拟监督管理效果,确保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各项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在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动态模拟时也应强化群落智能方式在其中应用力度,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模拟动态效果,方便有关部门在短时间内预测到某地区未来发展格局。
        2.3不断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
        进入21世纪,随着发展空间日益收缩、空间冲突不断加剧,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加快了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建设谋划与研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并要求“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更是为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学科基础提出了实施要求。这一时期以来,国土空间规划学科融合发展得到加强。
        3.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支撑平台
        3.1省域层面平台
        在省域范围内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应强化人工智能推演技术在其中应用力度,借助该项技术科学有效地判断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发展趋势,同时结合相应发展趋势规划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证省域范围内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规划水平。而且在其中应用人工智能推演技术还能为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便利支持,突出各项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其中作用效果,从而改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实施效果,确保该项工作平台规划布置和基础工作实施效果达到合理状态,从而结合相关工作实际发展要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避免省域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因人工智能推演不足和省域发展大势判断不达标而出现问题。彰显各项现代化技术现实作用,促使省域层面平台中国土空间规划可以顺利开展。
        3.2城市层面平台
        对于城市层面平台展开研究,明确通过城市层面平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多,这就应在合理技术支持下加强城市层面平台中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程度,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推演技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目标落实效果,将各项重大决策在城市层面平台支撑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表现出来,方便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城市层面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缺陷,以此强化各项重大决策现实作用,使得城市层面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达到稳步开展状态。而且城市层面以及相关技术支撑平台下国土空间规划决策比较多,包括城市用地模式规划、国土空间发展趋势判断、城市中心区未来活动网络划分、城市重大产业空间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设施精准配置推演等。这就应保证各项基础项目规划布置效果,同时强化各项基础项目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契合度,避免城市层面范围内各项基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因技术手段不合理而出现问题,并在合理技术支撑平台中实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良性开展目标。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从战略性到实施性的关键一步,通过建立规划“一张图”解决了现有各类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的矛盾。科学合理编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做好规划留白,有助于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孙施文.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与展望[J].城市规划,2019,40(12):106-112.
[2]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07-114.
[3]吴次芳.国土空间规划的三个基本属性解读[J].土地科学动态,2019(4):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