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霞
广州工商学院
摘 要: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倡导、鼓励和扶持,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而礼仪教育可以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作者通过在高校进行礼仪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究“双创”背景下高校的礼仪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及意义,高校应如何加大对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力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联系起来,希望能够对高校礼仪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起到一些帮助,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礼仪教育;大学生;创业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倡导、鼓励和扶持,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是多数人的梦想与选择,对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在2015年10月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李克强总理曾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创业环境变化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2011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将有30% 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已经把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内众多高校也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种条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大学生创业将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果并不是十分乐观。在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首次创业成功的比率非常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整体的创业成功率基本达到30%,而在创业大军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左右,只占到了成功创业企业的一成。从大学生创业低成功率来看,大学生创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1、创业经验缺乏
首先,创业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理解不深。由于学生身份的限制,大学生对各个行业的动态发展及商业信息把握不准,不能全面了解创业行情并进行理性的风险分析,因而找不到合适的自我创业方向,于是就可能导致创业者对于一些热门行业盲目跟从。此外,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这些基本常识的缺乏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程度,甚至有可能由于中间的某个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首次创业的失败。
其次,创业选择的行业面窄。在已经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中,多数人选择了和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如软件、网络等,而对小规模的餐饮、书报等生活类的行业涉及较少。而有些并不被大学生青睐的行业恰恰具备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
再次,大学生创业方式的选择相对单一。在首次创业的毕业生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风险的考虑,很多人选择了合伙创业。在选择合伙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自己的朋友和同学进行创业。而这些合作者的知识、经验等各方面与其相似,创业合作者之间缺乏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在决策中容易出现偏差。
2、创业教育薄弱
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由于现实能力的欠缺,我国高校中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薄弱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缺乏创业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采用统一的刚性计划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单一,以专业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从而造成社会所需的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的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缺乏自主创业的魄力和思维。
二是缺乏创业能力教育。大学生创业需要对创业决策和创业过程各种相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把握,还需要有组织、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知识,开设专业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
3、 创业资金有限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在于资金缺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有好的创业计划,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因而迟迟不能展开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已经创业但由于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的例子。大学生创业表现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不仅在于资金的获取,也在于资金的使用上。学生创业吸引投资存在着三个误区。首先是急于得到资金,为得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其次,在引入风险投资的时候,即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务和指导,仍无奈与其捆绑在一起。第三,对风险投资不适当的使用。而这些误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也阻碍了创业的成功。
4、 创业观念制约
观念制约是大学生创业中的普遍情况,根源是社会的一些传统固有观念没有改变更新。自古以来很多人总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的是当官。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异常火暴,有些地区参加考试的人数多于录用人数的数十倍。此外,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创业各项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考虑支持子女创业。而观念上的制约因素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愿低。但是,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适合创业也需要创业的。尽管全国整体的创业局势是比较乐观的,创业政策扶持也非常充分,但作为创业大军的主要后备军----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却很低。
而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因为礼仪素养会在生活求职和创业中处处体现。成功的面试和创业中与他人积极有效的交流,通过一个小小的举动和一些简单的话语言谈,都能让对方感觉到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目前,许多企业和成功创业人士对礼仪素养非常看重,因为,与一个拥有高礼仪素养的人进行交流、交往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轻松自在且身心愉快,这样的状态非常适合与人交流,所以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在应聘时以良好的自身形象被面试官欣赏而直接聘用。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种种困難,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需要有强大的自信和一定的修养,其中包括礼仪修养,来正面面对困难和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形象影响和创业的成功。
二、礼仪素养对大学生创业的实际作用
1.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需要和面试官进行对话交流,在工作时也会需要和上司、同事以及客户交流,而一旦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则人物整体形象会有良好的体现。不论是在言谈举止还是随手动作等方面,都会因为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而表现的更加优秀,从而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使得其在创业中拥有更加良好的印象基础,更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更易得到帮助与合作的机会。
2.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礼仪素养是人际交往的一把金钥匙,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职业发展和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礼仪素养本身就是一种优秀行为和形象的体现,让大学生掌握良好的礼仪并提升相关方面的个人素养,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后生活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同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也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不论是生意上的伙伴,还是工作中的同事朋友,都能够通过良好的礼仪素养与他们进行交流,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也能够再次通过良好的礼仪素养与他们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提高创业的机遇和竞争力????????
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个人行为上的小细节和某种举动,会创造创业合作机会和促成创业成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员工的选择和与生意上伙伴的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是能够促成生意合作以及招聘到同样具有良好礼仪素养的优秀员工的一种重要因素。例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创业公司老板在谈融资问题的时候,在投资人办公室里进行了一番良好的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投资人给创业的大学生倒了一杯水,创业大学生就双手接过杯子,然后喝了一口就开始接着谈事。本来聊得意见相投且双方都很欢喜,可到后来创业大学生说出自己的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详情后,投资人好像又不太敢进行投资,说是要考虑考虑,然后就让创业者先回去。创业的大学生也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将一次性杯子里的水喝完,拿起杯子走向门口,随后将用过的纸杯轻轻丢到垃圾桶里,正准备离开,投资人看到这一幕却立马站了起来,大声喊住了该创业者,告诉他现在就愿意投资他的创业项目。因此可以看到,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够提高个人竞争力,并为自己创业提供良好的机遇。
尽管一些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一些言语只是简单的说出,一些表情只要随心做出。但是这些言谈举止与交流往来都需要良好的个人礼仪素养来支撑。不论是从实际生活还是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都是有必要的。
大学生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各种羁绊也较少,所以创业能够轻装上阵。但相比之下,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各种经验,资本积累薄弱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夭折。而高校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角色的过渡转换,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力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直接联系起来,把规范大学生形象礼仪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滢.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
[2]罗芳.高校礼仪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寇琳,武喜涛.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成因.[J].知识经济.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