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1期   作者:王克诚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王克诚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带来一定的地质灾害。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经常遇到地形险峻的高切边坡,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困难,可能诱发滑坡,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文章从多个角度就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地质勘查
一、陡岩质边坡的特点分析
        高陡岩质边坡的地形条件往往较为陡峻,其岩层倾角一般在10。左右,类似于水平状,在平行于边坡的位置往往会存在隐伏性的卸荷裂隙,因为岩石的软硬程度具有一定的不同,这就使其从节理裂隙面、交接部位存在风化剥蚀凹坑,高陡岩质边坡从切割岩体向临空面的崩塌、倾倒、坠落组合成局部的失稳;然而在具体勘察中,较少出现整体失稳的情况,较多因素造成边坡发生,这些因素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这就造成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进而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边坡工程与病害形成时间直接决定着高边坡地质灾害的形成,高边坡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1)在开展边坡工程施工工作时,因为边坡工程开挖等情况,从而造成新的边坡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坍塌等;(2)在进行边坡开挖工程施工前,就存在了边坡灾害,即老的边坡灾害,当边坡工程的活动时,就会使其复活。
此外,在高陡岩质边坡的顶部存在平行于坡面的张性拉裂缝,极易发生中上部的失稳破坏,若产生边坡失稳情况,就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对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进行,需侧重于中上部削坡载减的力度,在极大程度上放缓边坡,再结合该项工作的具体特点,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加固处理对策,尽量一次性治理好这类灾害,避免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边坡的治理,相关人员应重视对边坡稳定性的提升,并在这一基础上,让其能够与周边的环境能够较好的融合,进而将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在一定程度提升。为此,应合理设计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工作。
二、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率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对于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技术与分析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一般来说我国地质勘察深度为500到800米,与国外在深度地质勘察技术与实践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践中,大部分地质结构都是高陡岩质边坡,如果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地表坍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已有的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法进行相应研究,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是当前的核心任务。
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坡体结构,对于复杂的岩高陡质边坡来说,需要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勘察技术与工作方法。当前,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高陡岩质边坡采用何种地质灾害勘察技术,这对于相关研究和实践来说十分重要,也是当前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施工事故都与地质工作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开采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或者影响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现有的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和力学平衡计算两种。每一种稳定性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与弊端,作为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地质综合分析方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边坡结构。

岩土体的结构关系模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陡岩质边坡稳稳定性分析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这是现场勘察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三、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
3.1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
(1)在正式进行高陡岩质边坡治理之前需要充分调查边坡不稳定的原因所在,同时要以调查结果作为根据来选择合适的钻探方式以及物探方式,从而明确隐伏结构所在,从而为边坡治理形成可靠的保障。
(2)要明确边坡结构面的实际位置以及地下水和组成成分等等,同时要对结构面力学属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明确层间夹层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明确边坡失稳的具体位置以及模式等等。
(3)要通过动态信息勘察的方式来进行边坡治理,要对边坡地质以及地质勘察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变化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补充,能够对边坡治理起到辅助作用。
3.2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原则与治理方法
        在对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开展相应的勘察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治理原则,也就是针对比较难治理并且成本比较高的高陡岩质边坡进行规避。针对必须要进行治理的高陡岩质边坡,应该选择先进有效的设计,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来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良好的保证。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高陡岩质边坡中出现了松动或者是稳定性比较差的部位,应该进行相应的清除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岩石因为松动而出现坠落的现象。
(2)完成截排水工作。在边坡治理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排出,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水压过大而出现地质结构坍塌的现象,在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排出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了截、排水沟与边坡泄水孔等。
(3)在对人工构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边坡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应该分析地震或者是人为因素可能会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才能开展相应的人工构筑物的建设工作。
3.3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设计
        在对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通常规划控制属于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理方式,同时也属于一种事前预防风险的方法。在高陡岩质边坡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规划控制工作中通常都会采用不同的措施。比如,在一定范围内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时,那么在规划控制工作中就会禁止该范围内在开展任何一项工程建设工作,并且还应该对周围居民的搬迁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在一定的范围内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时,在规划控制工作中可以制定不允许任何形式切坡的相关规定,通过这些有效的规划,可以实现对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现象的合理控制。
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多种,这些灾害具备复杂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相关人员可以从实际情况入手,全方位地对地质进行勘察,然后制定出完善的预防对策来控制地质灾害的出现,尽最大可能地推动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稳定实施。针对存在的高陡岩边坡地质灾害而言,更要加强管理,做好相关的地质勘查,在全面评价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来制定相关措施,以此促进工作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游文华.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125-126.
[2]付锡刚.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18(09):76-77.
[3]张旭.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8(08):52-53.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