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5卷1月1期   作者:石少敏
[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课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一直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前沿
        石少敏
        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小学 4373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课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一直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前沿。而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有效改善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引言
        在教育中,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本身应当具备的,能在适应日后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中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的读写能力、语文方面的行文风格、人文情趣、学识修养等,除本身底蕴方面外的素养外,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态度以及习惯同样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内容。
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高峰阶段,他们擅长模仿,且吸收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小学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尊重和理解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想法,增强沟通的效率,从而与生活中接触的人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也能够达到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学习的学生。教育、培育出的学生应该具备卓越的思想品质,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完成教育的方法有许多,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信,不断地超越自我。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其价值观念还没有最终形成,判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让其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学来是要运用的,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在课堂上会学到各种字词,学到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在实际生活中就要加以利用,这样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这也是语文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在教材中,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立了口语交际这一板块,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要对课文进行分析、学习,还要进行一定的小练笔练习,到三年级开始就接触作文。这些都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锻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表达,看到好的句子或者词语时,让他们也可以仿照这个样子说一说。比如在《四季》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说法来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四季。此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比如课文中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小鸟、青蛙”都分别是春天以及夏天中的一些典型事物,学生在仿照着说句子时就可以由此入手。此外,还需要从教材入手,合理利用口语交际这一个板块,对学生多加训练。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练习:我们做朋友,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设计相应的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练习。
        (二)培养学生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文化素养
        1.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倾听能力并不只是简单的可以听清楚别人说什么,而是可以听懂别人说什么,或者说,可以听懂别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才是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抛开课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其倾听的能力。比如,在对《大禹治水》这一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教师的课堂朗读,让学生学习这篇文章。这个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文化素养的提高。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基础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高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阅读课外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也要做读书笔记,有利于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语文课本中相关知识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诗人诗歌的具体情感,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在固定的时间内读完一定字数的文章,慢慢增加文章的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单一的课堂讲解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既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单一、枯燥的状态,同时也改善了沉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根据内容进行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积极准备、参与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表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展开自己的想象,实现文章内容的表演与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通过对自己周围事物、现象的观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的运用,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改革教学课堂,为学生创设更加适宜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魏才炜.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与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145.
        [2]郜根珍.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