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丽
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256600
摘要:音乐的组成是多样化的,里面包含着节奏、和声等等,而在这些组成部分中,节奏一直都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音乐就是由节奏演变而来,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节奏教学开始入手,进而对教学内容再进行深化。基于此观点,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对节奏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后者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中可以有所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重要作用
引言: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是一项基础训练,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而灵活多样的节奏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可以将其有效运用进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就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节奏感,让整个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一、节奏教学的意义
要想保证节奏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做到了解节奏的含义。何为节奏?节奏就是自然界中音乐的起始点,以广义概念来说,就可以将节奏理解为一种节律,只不过随时都处于变换之中,是一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而以狭义概念来说,节奏就只是单指一个音出现的时间长短,通过不同时间的音的组合来形成所谓的节奏。节奏在音乐的构成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因为音乐构成中的所有元素都与节奏有着分不开的联系,甚至就连普遍被认为是音乐灵魂的旋律,如果不能与节奏相搭配,也只不过是一具空壳。所以,当前教师应该明白一点,即节奏是整首音乐的核心框架,让学生掌握节奏学习是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进行音乐学习。
二、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现象
(一)教学形式老套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课堂上应该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化课堂,要凸显出艺术课堂的特点,让整个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点,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接近,掩盖住了艺术课堂的特点。例如单一的授课模式,背诵音乐理论知识,对于音乐的教学结果考察也变成了试卷作答等等,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在传统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学生也早就厌倦了这种教学模式。此时教育工作者们就要正确看待教学这件工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第一学习动力永远都是兴趣,恰好音乐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也是更加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所以此时教师们就应该尝试转变教学思路,改良教学模式,摒弃掉传统的单一性教学。
(二)师生不够重视
音乐课程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就是一门玩乐的学科,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许多学生老师及家长,都认为与其花费时间在这种娱乐科目上,倒不如多学两道数学题来的更实在,将时间浪费在音乐科目上,既不能为自己将来的升学考试提供帮助,也不能学到什么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就导致了校园的音乐学习氛围较差,为此学校首先要从自身的错误观念进行修正,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扭转教师及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让其了解节奏教学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才能迈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三、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通过语言模仿节拍进行学习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在形成中,此时周围人的言谈举止可能就会影响到学生,也正是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带有节奏感的教学手段,例如诗歌朗诵,童谣演唱等等,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对于节奏感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特殊的发音来对应曲中的节拍点,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辅助工具进行学习
每一项学科的学习中都会用到种种不同的工具,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可以采取一定的辅助工具,整体的教学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三角铁、小鼓等等打击乐器,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使用相应乐器进行节奏追踪,当然,前提是教师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乐器。当孩子们能够自主使用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追踪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开始分配任务,每组学生都负责不同的节奏点,通过全班的合奏,来达成一个小型的合奏乐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音乐作品后充满满足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当前社会缺少的是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音乐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节奏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改良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等等形式,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节奏教学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道路铺垫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小学音乐课堂开展节奏教学的思考[J].科幻画报,2019(06):272+274.
[2]贾茹娜.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探析[N].科学导报,208-12-30(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