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跳绳易错动作纠正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施佳琦
[导读] 不管是国家体制健康上报还是体育素质达标

        施佳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盈丰小学,浙江杭州,311215
        摘要:不管是国家体制健康上报还是体育素质达标,跳绳永远是重头大戏,随着年级增长,跳绳次数相对应也会越来越多,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大大的限制了跳绳成绩的提升,本文对一年级学生学习跳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点研究,从而减少在动作上面临的瓶颈。
        关键词:跳绳;改善动作;提高成绩;一年级
        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一个必测项目,且也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加分项目,在不同水平段各个项目100分的基础上,每多跳2个就加1分,直至加满20分,这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在一年级跳绳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在幼儿园和自学跳绳的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不够严谨,养成了很多错误的习惯。主要有上下肢不协调,手臂太直等问题。
        一、上下肢不协调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一)小跳
        1、什么是小跳
        小跳也叫一摇二跳,是指在学生跳绳的过程中为了配合过慢的摇绳,利用双脚多跳一次的方法来弥补时间差的错误跳法,即甩一次绳跳两次。这种方法在低段跳绳测试中可以达到优秀,但是随着考核要求的提高,问题会逐渐凸显出来。
        2、小跳的改善方法
        (1)听口令摇空绳
        让学生做好跳绳的准备动作,手中不要拿绳,当双手向下做摇绳动作的同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喊“跳、跳、跳……”的口令。练习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可以自己叫口令进行练习,以此来增强学生跳跃的节奏感。
        (2)听口令摇双绳
        让学生做好跳绳的准备动作,双手分别各拿一条对折的跳绳,两只手同时甩绳,绳子落地时跟着老师的口令“跳、跳、跳……”进行跳跃练习,直到学生可以正确的喊出“跳、跳、跳”的节奏。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甩绳、跳绳时间的把握,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改正动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辅助练习
        在体育课和课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协调性训练,各种手脚并用爬行、蹦蹦床等都是对学生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各种不同姿势的起跑,翻越障碍物,攀爬,反应类相关的游戏。以此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二)跳的太高
        1、高跳
        一年级学生体力有限,本来就不能跳几下,然而,为了让绳子顺利通过身体,他往往会选择跳得很高,这样不仅跳的速度特别慢,跳着跳着身体还蹲到地上去了,因为这样跳实在太浪费体力了,那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2、跳得高的应对措施
        跳得太高的原因,就是为了跳过去,其实跳得低的也能通过。徒手在原地进行跳绳练习,提醒学生跳跃的高度,适当减慢速度,如果节奏不对,停下休息片刻后再继续跳,直至适应节奏和高度后再进行有绳练习。在平常练习时也可以通过分组互相监督的方法来改善动作。
        二、上肢动作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一)在初学跳绳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上肢问题有直臂摇绳、左右手高低不统一、摇绳起始位置过高,左右手用力不同。这些动作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身体协调性还不够、左右手力量不均衡,对动作学习过程中理解不同所导致。
        1、直臂摇绳
        直臂摇绳就是学生的两臂在身体两侧伸得笔直,并在身体两侧以肩为轴,向前做圆周运动,使绳子的两端打开很大,总感觉绳子短,经常出现绳子摇得较高打不到地面,连续几次后两手臂肌肉出现紧张僵硬,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摇绳的现象这使得学生的连续跳绳个数一般都在20次以内。
        2、左右手高低不统一
        此现象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跳绳时左右手一高一低,甩绳的落点会因为高低手而偏向一边,导致绊倒几率大幅增加,开始跳绳时体力充沛,随着时间的增加,体力也会有一定的下降,此时高低手会有明显增大,落点偏向更为明显,导致连续不断的失误,这种现象会因为学生的体力各不相同而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直至跳绳无法继续。


        3、摇绳起始位置过高
        这个现象主要是在甩绳的过程中小臂摆动过大,没有以肘关节为轴进行摆动,两前臂向肩上方摆动摇绳子,使幅度过大、过高且十分费力气,连续的练习会出现手臂和背部的肌肉出现疲劳,时间一长导致不能连续跳跃,无法跳绳。
        4、左右手用力不同
        这个问题不易在练习跳绳过程中发现,较为明显的是完整练习时,只有一个手发力甩绳,另外一只手没有摆动动作,连续练习后会出现发力手乏力,导致跳绳无法继续。
        (二)分析、解决方法
        1、建立意识
        通过教师、优秀同学的示范和影像资料让学生加深动作印象,明确跳绳的步骤,选择适合自己的跳绳,两臂自然弯曲大臂贴近身体以肘关节为轴,两肘关节同时发力使绳子进行周运动,注意摇绳时手腕,手臂的协调发力。
        2、摇空绳、摇双绳
        通过固定手势来提高练习效率,在空手情况下模仿跳绳动作,观察,纠正错误,进行一段时间的固定练习。也可以进行摇双绳练习,两只脚配合摇动的跳绳,感受双臂摇动绳子的体验,此方法可结合不同的游戏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最终掌握正确的摇绳方法。
        三、下肢动作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关注上肢动作的会比较多,下肢动作常常被忽略,一些明显的错误习惯会导致跳绳个数上不去。
        1、下肢不够放松,没有缓冲
        对于一年级新生刚刚处于学习阶段,往往会出现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下肢动作僵硬、落地缓冲不够积极,主要原因是身体过度紧张,使膝、踝关节紧绷出现动作不协调,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下肢无力,不能进行连续的跳绳。长此以往会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抵触情绪。
        2、前后脚
        在练习过程中由于身体的不协调,会出现两脚有前后的问题,由于摇绳落点就为一个,前后脚加大了落地面积,大大的增加了绊绳的可能性。
        3、两脚跳跃不同步
        跳绳过程中,由于两脚力量的不同,动作协调性不够,使两只脚起跳和落地出现了前后脚,导致不能连续跳绳,成绩得到限制。
        4、脚落地点和着力点错误
        跳绳起跳落地缓冲的过程主要由前脚掌和膝关节来完成,此现象主要出现在甩绳慢的同学中,由全脚掌着地或脚后跟先着地的动作会损害下肢的各个关节,影响跳绳个数。
        (二)分析、解决方法
        在纠正下肢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先忽略双手,让双手叉腰,双脚原地进行快速小跳练习,行进间的蛙跳练习等。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跳跃过程中前脚掌着地,为了提升趣味性可以把练习游戏化,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速度节奏感问题的分析
        (一)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当学生掌握跳绳技术动作后却始终无法在跳绳个数上有所突破,速度始终无法提升,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身体习惯所导致,节奏感无法提升。
        (二)解决方法
        1、速度练习
        (1)短时间定时连续快速跳绳5秒、10秒、20秒,不要让学生因为稳定而不敢加速,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素去跳。(2)定量连续快速跳30次、50次……(3)定时定量快速跳,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定10秒25次、20秒45次……(4)定量计时跳,30次12秒,50次30秒……即30次要在12秒内完成.(5)有了相对稳定的速度以后,加强学生耐力训练,1分钟跳、1分10秒跳……。
        2、节拍器的妙用
        节拍器是一种可以设定时间一定时间内发出多少次有规律节拍的仪器,它可以更快稳定练习者的频率,增强动作的稳定性。因学生个体差异设定一个适合学生的练习速度,设定阶段目标,直至达到提升速度的目的。
        跳绳是学校和社会上比较普遍的一项体育运动,深受儿童的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习跳绳已经是重中之重,跳绳要求上下肢灵活,节奏感较强,但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如何使学生能更快、更好,更有兴趣的掌握这一项技能,已成为我们不断摸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颖.乐中学,趣中练——浅谈小学体育“跳绳”教学
        [2]邵钢.小学体育跳绳教学的方法思考
        [3]袁建.巧用跳绳打开体育课堂的“绳”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