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电影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影响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34期   作者:王晓彤 李慧英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微电影走进高校,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高校应该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让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助手”。
        王晓彤  李慧英
        内蒙古工业大学     010050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微电影走进高校,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高校应该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让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助手”。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文化;有益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语境形成,一系列“微”事物应运而生,微电影就是这其中的一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微电影在高校中诞生,或以高校生活为题材,无形中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
一、微电影的定义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微电影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多数人比较认可的定义为:“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1]较大电影而言,微电影具有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这“三微”特点。也正是这“三微”使得阳春白雪的电影艺术走进了高校,其制作的低门槛、内容题材的广泛多样等,迎合了高校师生表达自由,歌颂青春的情感需求,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建构的新载体。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二者的互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更为高层次的文化产品 。[2]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仍不是非常稳定,思想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他们开展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利于学校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摇篮,它承担着引领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和学习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紧跟党和国家的发展步伐,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人类智慧的结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辐射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砖添瓦。
        2.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目标。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师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于无形中又影响着师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激发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及行为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润物细无声般地熏陶学生的品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向前。
        3.有利于实现高校自身发展
        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必然要包括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能及时巩固教育教学成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办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又能进一步完善办学理念,打造卓越教育品牌,创新发展教育现代化技术方法,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微电影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影响
1.参与互动更为充分,师生情感表达有出口
        微电影的“三微”特征使电影更接地气,走进校园,让高校师生有机会自己做导演。近些年,国内外相关微电影节及赛事屡见不鲜,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给予了无限的热情。例如2020年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在银川举行,共有近5000部作品参加,国内外300余所高校参与。通过拍摄各种各样的微电影作品,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无形中也增强了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此外,无论是由高校师生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作品,亦或是以高校为题材的商业微电影短片,都在展示着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反映着大学生的喜怒哀乐。高校师生可以从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他们感情的抒发与表达,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宣传方式更受追捧,文化交流传播有保证
    高校师生是高校的主体,他们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制造者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者。而一种文化要想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一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无疑会为传播本身获取加速度。
高校师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新奇的方式方法总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实践。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方式,其本身具备的故事性与娱乐性迎合了大学生的喜好与身心特点,作品中展示的故事情节和精神内涵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每个学生。因此在高校中,微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构,更易得到高校师生的接受和追捧。
3.主流价值观更被认可,校园文化建设有深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可避免的要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以电影历来是政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同样在高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要义,如何使这些价值观深入高校师生的头脑,并内化为其自身的价值观,是高校在建构校园文化时要思考的问题。与电影一样,微电影带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使其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建构校园文化时更得心应手。它可以借用故事情节与艺术表现手法,更潜移默化地宣传主流价值观,倡导真善美,使校园文化建设更有深度和内涵。
        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建构方式越来越多元与创新。微电影走入高校,它的“三微”特征与大学生的激情和活力碰撞出最热烈的火花,渲染出最美丽的色彩。这些火花与色彩正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高校应充分利用微电影这一载体,创造校园文化建设的光影之路。
参考文献:
[1]钱梅主编.互联网背景及融媒体时代的影视创作与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22.
        [2]董春岩.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