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娜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高楞第三小学
摘要:当代社会,各小学教师开始秉持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进行授课,且愈加关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质量。为保证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学习质量、参与质量,授课教师应该明确课程教育要求。同时,合理借助地方、社区文化资源优化自身授课内容,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育。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对其教育意义、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小学;教学资源;策略分析
前言:近年来,小学教育机制不断优化,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与指导愈加重视。在这一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合理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使小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授课教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并借此展开授课,还能够使小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小学生借助自身力量、现有学习资源参与学习,学习效果十分理想。综合实践课程授课价值也因此得以体现。
一、意义分析
综合实践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合理开发、借助课程资源辅助授课,能够使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受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小学生自主参与上述实践活动,能够为其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为有效锻炼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所收获,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保障小学生课程受教育质量。笔者认为,授课教师重视并合理开发现有资源辅助授课,是当代综合实践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小学生在上述优质学习环境下,对综合实践课程充满兴趣,且乐于参与相关实践活动。
二、策略分析
(一)明确综合实践课程教育要求
为保证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质量,授课教师应该明确上述课程教育要求,并借此展开授课。授课前期,教师应该基于课程内容、当地文化资源等,进行备课。该部分课程涉及多领域内容,教师在书本授课基础上,应该着重开展延伸类、课下实践类授课活动。经实践发现,小学教师大力开发、利用综合实践课程优势进行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动手实践、深入探究等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小学生在上述活动中,能够积累大量社会经验,对其未来发展以及其他科目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
比如,某教师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前,应该借助相关教材,确定自身授课内容、授课方向。经实践发现,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其授课效果更为理想。小学生在上述学习环境下,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幅提升,且开始主动参与实践学习活动。
(二)借助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授课
教师在授课期间,合理借助地方文化辅助授课,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使其深入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经研究发现,教师从下述几方面出发展开授课,授课效果更为理想。
其一,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校内的综合实践教学资源,并借此展开授课。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内的基础设施,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上述行为,使各小学校园整体气氛愈加活跃,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因此显著提升。
其二,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重视并合理借助社区资源辅助授课。为保证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质量,教师在授课期间还可以借助自然资源辅助授课。像是民俗文化资源、地理环境资源等,均可以被应用在综合实践授课活动当中。小学生在各式场景下参与学习,其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效果更为理想。
其三,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课程资料辅助授课。教师在借助地方文化辅助授课时,应该将多方资源有效整合,使其能够直观反映综合实践授课内容。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经实践发现,小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地方文化,并借助相关文化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效果更为理想。
(三)借助社区活动资源进行授课
经研究发现,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使其能够基于现实生活参与学习。小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更为理想,且能够使其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以锻炼。从上文分析可知,地方文化能够丰富综合实践课程授课内容。而社区文化是地方文化得以宣扬、传承的重要途径。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合理借助社区资源辅助授课,以丰富自身综合实践授课内容,使小学生能够在趣味十足的社区实践活动中,学习课程、感受生活。
比如,教师在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在这一期间,小学生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收集相关的俗语文化、生活文化,以丰富综合实践课程授课内容。为有效吸引小学生参与兴趣,使其能够在综合实践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借助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物品辅助授课。这一行为,使综合实践课堂气氛愈加活跃,小学生学习效率也因此显著提升。
(四)加大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力度
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中,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发扬自身引导作用,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实践教育。对此,各小学校领导应该主动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使相关教师能够在系统培训、小组探讨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真正掌握综合实践课程授课要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定期反思自身综合实践教育行为,在反思中改正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课程授课水平。在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元素辅助工作。小学生现实生活与综合实践课程息息相关。教师合理借助上述特征,组织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收集有效的学习资源,对其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学习至关重要。授课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教学地位,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价值,使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受教育质量得以保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合理借助地方文化、社区文化辅助授课,其综合实践课程授课效果更为理想。小学生深入参与上述实践活动,能够使其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有效锻炼,对其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并为小学生创造优质的实践机会,使其有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综合实践部分课程。目前上述工作已然初具规模,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受教育质量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常宝晶 ,肖国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16):14-15.
[2]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2(03):3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