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屏山县大乘镇中心学校 四川省 宜宾市 645355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电与磁》这一部分的教学难度较大,并且较为抽象,学生往往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与磁》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以《电与磁》为例,探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开发与培养
引言
在小学科学《电与磁》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从而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效的培养。首先,在老师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提问,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思考;其次,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再次,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化难为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专业知识的巩固;最后,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全局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有限。因此,如果让学生自主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往往不能够透彻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知识,老师通过对学生提一些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电与磁》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是一样,当学生对书本中一些重要的定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提问,顺着老师提问的方向,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一步步地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电与磁》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会引发小磁针的偏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再进一步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找到小磁针偏转的原因。这一过程,通过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巧用新媒体技术,巩固学生专业基础
新媒体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技术,因此,将其运用到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新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多种多样,当新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应用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应用PPT跟学生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学生往往会被PPT中简单易懂的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以视频的形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也能够很好地去学习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的情况下巩固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电与磁》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习难度较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往往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巩固和理解书本中的专业知识,并且,对于PPT和视频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可能会产生质疑,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三、与实际联系,方便学生进行理解
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内容往往是抽象的,如果仅仅是靠书本学习来进行这一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往往是困难的。但科学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书本中的一些知识往往和生活、自然等息息相关,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和自然联系起来,学生也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去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并且,对于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可以应用已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高。
例如:《电与磁》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但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在老师讲授电生磁原理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同时普及收音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书本专业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性操作,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中的知识点,许多可以经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在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巩固了书本中的知识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但书中的一些定理与结论,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结果,使实验获得的结果往往与书本中的定理与结论不匹配。这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地检查实验操作的步骤,并且进行反复实验,确保实验的严谨性。这一过程,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实验与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探究小磁针偏转因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并且与课本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与书本结论不一致,但学生通过检查实验步骤,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改正。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巩固知识,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以《电与磁》为例,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开发思维,应当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实际联系以及实验操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只有学生牢固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并且能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实验中,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素英.浅谈初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J].读写算,2020(33):116-117.
[2]陈秉龙.美术教育中对儿童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1):167-169.
[3]张勤茹.幼儿创造性思维与潜能的开发与培养——以幼儿美术教学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0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