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期   作者:熊婷静
[导读]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老师大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
        熊婷静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中学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化学老师大多受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主要基于知识的单向传播,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询问,严重影响了整个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种情况,每位初中化学老师都应创新观念和思想,探索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和策略,最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学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有必要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化学知识不容易上手。知识点相对分散,需要记住的知识更多。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然后将分散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需要找到一种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接受化学知识。
        1.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设备具有直观,即时等优点和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真正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融入教学实践中,并运用带有图像的抽象化学知识。它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和显示,使其更加生动逼真,创造出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视觉和听觉等多个层面激发学生的感觉,从而充分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的相关内容时,本节内容主要基于三种物质的原子结构的讲授。实际上,该课程的内容有些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用语言解释。我们很难了解其化学性质。因此,教师介绍了现代教学设备,并通过动态显示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的内容,使学生熟悉这三种物质的组成,然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这三种物质的详细解释,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一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性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通过结合现代教学设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设置课堂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机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部分。如果没有疑问,整个教室很容易陷入单方面灌输的误解,这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失去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和优化课堂问题,尝试根据化学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设计问题,确保对问题的启发,开放和探究,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教学时间。提出问题,设置教学悬念,创造灵活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地分析,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了即将要讲的知识点。通过预览活动,学生了解到所学课程中还有更多知识点和需要记住的内容。相当复杂。随后,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提问环节,通过要求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出问题后,教师将首先给学生提供空间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然后,学生提出答案。教师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同时,教师将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着重于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通过设置课堂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动机。
        3.与现实生活联系并塑造应用意识
        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初中三年级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期,也是塑造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把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材引用到课堂上。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新知识意识。此外,为了理智,在思考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解释问题中包含的化学原理,从而巧妙地塑造自己的应用意识。


        以“金属的性质”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并讲述他们的常见金属。有些学生说“铜,铁,铝”等,因此学生提到的金属类型是切入点。学生们被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特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问:“为什么在铁铲上需要木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学生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之后,教师再次问:“上述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将镁棒,铁片和铝片在空气中加热以完成实验操作活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4.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激发课堂教学氛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和倡导的一种创新方法。它可以直接改变学生的关系和状态,激活教学氛围,确保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以确保每位成员学生有机会参加并展示自己;其次,教师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沟通,互动和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和相辅相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
        例如,在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本节的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询问的方法。首先,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将学生分为几组。小组成员分开后,该课程正式开始。进入教学环节后,教师在一些任务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学习课程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另一方面手,它可以加深学生。我们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的优化应注意听力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从关注开始。注意是学习的前提。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养成注重讲课的习惯非常重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课的习惯,研究小组在实践中探索了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习惯训练的策略:首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并将老师的新教学时间设置为约25分钟。研究表明,注意力的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显着变化,并且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也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应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成功学校的经验,我们认为初中老师的新教学时间约为25分钟。其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除了严格要求这种强制性手段外,我们的策略是充分探索教材中有趣的因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与老师亲近,热爱学习;仔细提问并介绍乐趣;让学生动脑筋,在活动中学习。此外,指导学生写笔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记录课堂中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和示例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在总结和总结知识点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系统地分阶段学习和复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加强学生的有意识地利用时间的观念。对于每个学生,上课时间是相同的,但是听课的效果差异很大。除了教师自身需要有效地管理时间外,他们还应强调课堂时间对学生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可以建立有意识地利用时间的概念。
        简而言之,在初中化学班上,老师的问题必须清楚,符合班上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有效进行拓展连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可以进行认真思考,进行情感交流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琳.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白丽杰.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003):153-153.
        [3]陈国仙. 贴近学生生活,创新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