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恺
江苏省昆山市南港中心幼儿园
摘要: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新冠肺炎的疫情也冲击着国家的各行各业,当然也给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幼儿园的线下的生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那么幼教工作者该如何正视疫情,及时去除恐慌和焦虑的情绪,利用有效的线线上模式来支持各项活动的开展呢?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线上模式来帮助大家更好的开展工作。
关键字:疫情期间 线上模式 幼儿园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教育部曾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正好利用居家时间静心阅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拓展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而对于幼儿来说则是把教育的场所换到了“家庭”中去,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多通过“亲子陪伴”来达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运动、阅读、艺术制作等活动中,引导家长珍惜当前的亲子陪伴时光,多陪伴、多观察、多记录幼儿行为特点以及发展状况。那么老师和孩子们“足不出户”具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活动呢?一切就需要合理利用身边的互联网线上操作了。
一.线上培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疫情期间,为了提高教师们的自身素养、专业能力,保证开学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可以通过钉钉,微信群,QQ群进入线上会议和学习。
1.可以在线上开展工作会议。利用线上资源会议商讨本学期工作思路,安排疫情布置疫情期开展线上教学相关工作。
2.可以在线上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可以组织保健教师、在岗教师、后勤服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学习,并组织了部分人员进行了演练活动。
3.可以在线上开展课程审议。可以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了审议,特别是关于“新冠肺炎”的主题课程。通过语音连线、音画同步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可以通过视频将自己想法分享给大家并围绕园本化课程实施开展主题审议,使课程更适宜当前发展需求。
4.可以在线上进行打卡活动。例如“朗读者活动”打卡,教师围绕抗疫的感人故事进行颂读,其他教师进行点评。或者健身活动打卡,教师把健身活动的视频在微信群上传。
5.可以在线上参加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强国、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明师课堂等网上在线自主学习,补短板促成长,让这个寒假变的丰富而有意义。
二.线上交流,提高家园之间有效沟通
疫情期间,教师需有计划地分别与每个家庭进行适当方式的沟通,借助班级群了解近期幼儿在家庭中的身心状况、行为表现等,尤其关注和关怀父母无法陪伴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家庭中的幼儿。
1. 可以本着“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原则,老师对自己所在班级的孩子进行多人视频云家访活动,尤其是出过市外正在居家观察的孩子们。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自愿参加,我们用微信视频,促成师幼之间、家长之间及幼儿之间的网络交流,让小朋友切实感受到老师及同伴的牵挂与关爱,连接“师生情、生生情、家园情”。也能通过视频家访能够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丰富活动,经过线上谈话关注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想法,消除他们疫情期间的心理恐惧,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
2.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引导家长在家中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安排。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生活,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下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我们需要珍视生活的价值,保障幼儿有规律的作息。在疫情严峻期间,所有人都足不出户,疫情的防护可能打乱了孩子们相对稳定规律的生活作息。因此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重新适应幼儿园生活,回归到正常有序的生活中。每周可以设计一次接龙活动(例如早睡早起、按时午睡、适度运动、规律饮食等),鼓励家长将自己孩子的好习惯拍成视频传在班级群里,老师可以进行鼓励或者点评,帮助孩子巩固各类好习惯。
3.可以开展线上一对一的咨询活动。通过彼此的交流,了解近期幼儿在家庭中的身心状况、行为表现等。鼓励家长就近期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倾听家长育儿困惑和困难,切实协助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如为家长提供幼儿居家作息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规划每日的运动、游戏时间,保障孩子生活规律。
4.可以在线上进行规定的采集信息过程。教师们每天及时转发相关的疫情防控通知文件至班级微信群,向幼儿、家长及时宣传疫情防控的知识,每天早上定时联系家长统计孩子的身体状况、外出情况及家属情况,还有自己的健康情况,向上级如实汇报。
三.线上学习,提供亲子之间有趣活动
疫情当前,面对着幼儿园的延期开学,怎么样才能给我们幼儿园宅家孩子的生活增加趣味性和活力呢?目前答案只能是:线上教育。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把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味性、生动形象、轻松。幼儿园可以集合骨干教师和名教的优质教学力量,研讨开发适合亲子在家开展的一些简单有趣可操作的游戏资源和活动素材,供幼儿和家长更好地度过宅家时光。教师们利用本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定期为广大家长和孩子们推荐了运动时光 、故事课堂 、趣味实验 、数学游戏 、艺术乐园等多个领域的游戏活动素材和玩法。
1.可以组织教师录制线上课程并向幼儿做课程推送。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为主题,通过讲故事、绘本阅读、手工、绘画、科学小实验、亲子游戏、亲子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呈现,用音频、视频向幼儿及家长传递学习内容,培养幼儿“爱学习、讲卫生、好习惯、爱运动、会玩耍”的优秀品质。在发送期间家长以自愿的原则,辅导幼儿在家游戏、学习、亲子互动的精彩瞬间,通过图片、小视频及时反馈上传,积极与班级微信群内的老师、同伴互动分享交流,促进全体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制定好幼小衔接计划,准备幼小衔接教材。这次幼儿园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便是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年龄相对比较成熟,马上要升入小学,所以幼小衔接这一块需要特别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中有哥哥姐姐的孩子家庭作为重点,来录一些视频,从哥哥姐姐的口中得到的信息会更好的传递到孩子们的心里。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小学生入学视频推送给孩子们,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学的事情,满足他们的兴趣,增加自信心。
3.组织线上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疫情的防护很重要,通过推送一些安全教育的卡通视频和安全类的小游戏来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自然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鼓励幼儿勤洗手,尤其是在打喷嚏、咳嗽、进食前后以及上洗手间之后;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持、监督和维护中来。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平时,幼儿园都应该重点关注幼儿心灵的辅导、抚慰工作。在疫情特殊时期,幼儿不能像从前一样正常的来到幼儿园上课,不能见到老师和好朋友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让幼儿与伙伴们一起参与,减少或避免疫情带来的失落感,对孩子心灵起到辅导和安慰的作用,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品质、渊博的学识,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科研意识。相信作为教育人,在未来的教育路上,运用好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互相促进和弥补的关系,借助“线上”会把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味性、生动形象、轻松,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收获满满,我们的教育路才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邓晖,徐梅林《网络学习环境之个性化属性调查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1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