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 要】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常表现出畏惧、孤独、害怕等行为问题。导致幼儿退缩行为的原因主要有: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教育上的忽视和幼儿在交往上的受挫。行为退缩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予自理的信心、勇敢面对挫折和家园配合。
【关键词】 幼儿 退缩行为 原因 防治
退缩行为多见于4-7岁儿童。其原因涉及患儿素质、父母态度及家庭环境。家族中精神障碍、父母的怪僻行为、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或老师在教育上的失误,使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或适应能力而逃避现实,形成退缩。如果退缩行为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儿童的交往障碍。
对于幼儿而言,交往退缩行为泛指在交往情境下的独处行为,指在同伴或他人在场的情境下,儿童不参与同伴交往或游戏活动,而这种行为不是暂时的,具有跨时间、情境的一致性,即无论在陌生环境还是熟悉的环境均表现出孤独、胆小、害怕,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朋友,宁可孤独一人。虽然这些孩子在班上不会惹是生非,也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常规与秩序,而交往退缩行为也没有明显的心理异常,但对幼儿个性的形成、身心的健康发展均有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干预,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幼儿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
在教育实践中,经过观察和分析,形成交往退缩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是幼儿产生退缩行为的重要原因。 家长平时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在家中,事事包办;在外面,时时保护。家长剥夺了幼儿生存和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的依赖性增强,觉得只有在家人身边才安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当幼儿到了外界环境中,不会和陌生人交往,到最后变得离群孤僻,产生退缩行为。幼儿想干好事,打扫卫生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只是一味埋怨、责备。有的家长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作比较,这样不仅极大的挫伤了孩子求知的欲望,更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到了外界生活中,做事缩头缩脚,不敢想,不敢干,而产生退缩行为。
2.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只要处理好与父母长辈的关系就可以了,除了向父母撒撒娇外,没有什么吵架的对象和机会,更谈不上和小朋友相处的经验与本领。所以,幼儿在家中是小霸王,说一不二。当他们到了幼儿园,没人买他的帐,他自己又没有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本领,从而表现得胆小、孤僻,产生退缩行为。
3.老师教育上的忽视
老师往往只注意胆大、淘气的孩子的举动,而忽视胆小、老实的孩子的举动。活动时总是给聪明、好动的孩子机会,胆小的就被相对忽视。久而久之,会造成胆大的更胆大,胆怯的退缩。
4.幼儿在交往上的受挫
有些幼儿由于自身体力、智力较弱等原因经常处于自我估价较低的状态,极少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有些幼儿在原来的环境中并不退缩,但进入某个新环境后由于自身的缺陷(如肥胖、口吃等)或其他原因不能受到公正对待,时常受挫折和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力量,导致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因此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退缩行为。
了解了幼儿退缩行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1.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退缩儿童的心理需要。
布朗芬布伦納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有退缩行为的孩子更需要温暖、友爱和具有民主气氛的心理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从小事做起,比如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表情以表示尊重;在处理事情时要三思而后行,特别是要慎用批评和冷处理的方法,凡事应考虑这样做是否能满足孩子的安全和自尊等心理需要,以示关注与平等,真正使孩子感到放松,而逐渐消除焦虑。
2.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即让他体验成功。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凡事多鼓励幼儿,多让他们去试一试,做一做,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当幼儿第一次尝试穿鞋子时,即使鞋子穿反了,他还是会高兴地说:“我会穿鞋子了!”当幼儿第一次尝试把玩具收拾整齐,听到“你真能干!”的夸奖时,他会很高兴,很自信。幼儿经过一定努力学会独立做一件事,体验到成功的一份喜悦时,就会增强一份自信心。
其次,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一天区角活动时间,馨馨看到2个孩子在玩娃娃家,她站在外面不敢进去,教师问她,是不是想玩,她不回答,腼腆地点了点头。教师鼓励说:“那我们快进去吧!”由于娃娃家里的角色已经分好了,男孩当爸爸,女孩当妈妈。教师问馨馨想当什么,她摇摇头说不知道。教师直接进入游戏充当角色,当小孩,然后再问她,她害羞地说来当姐姐,“一起玩吧”游戏开始,馨馨有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
再次,抓住时机,正确评价。现在有些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比较高,他们为孩子制定了许多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条件的目标,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挫伤了孩子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还容易使孩子幼儿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产生退缩行为。成人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并以积极的态度给与赞扬和鼓励,从而强化幼儿的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教育幼儿正确面对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困难。有的困难通过努力比较容易克服,但有时遇到的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成人就要及时地教育、引导幼儿,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失败,并向失败发起挑战。让幼儿知道:如遇到困难,只要努力解决了,结果并不重要。
4.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
如果是属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不当引起的,老师就应该深入家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等方法改善家庭成员的错误教养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是老师的问题,那更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教育方式,并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以缓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压力;如果是属于精神或神经系统的疾病导致的话,则应与父母达成共识,尽早诊治;家园之间的沟通和方法上的充分合作更是能事半功倍。
学前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问题行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态度,采取有效实用的对策及时干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引导幼儿向利于其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梅.从社会交往角度矫正儿童的问题行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
[2]吕家欣. 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