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燕
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第一小学 514457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讲授法”不同于“填鸭式”教学。善于“说”是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本论文是从讲授法的基本概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下讲授法的运用现状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下讲授法的正确运用的策略三个部分说明了新方法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改进,是相辅相成的,展示教学方法在中国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讲授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讲授法的基本概述
1、讲授法的概念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它在基于语言传递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讲授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较高的教学责任心和教学素养。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教学语言清晰,吐字清楚,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注意感情投入。
教师的讲授法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况、讲述事实、解释概念、解释规则、演示原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方法之一,是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关键方式。
2、教学改革下的讲授法
①讲授法的特征
每位老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必定要通过二度消化。第一度是在他自己当学生或搞科学的情况下消化,对于自己一直存留的问题,再凝结自己的前提和独特,对自己写入的教学内容实行加工处理。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跟更容易理解所谓的教学内容,第二度是他便成为教师以后,对于学生所存留的问题,并凝结学生的前提与独特,马上写出的数据要实行加工处理。其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应用、记忆和理解。
其中,作为学生、科学工作者,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第一度的消化就足够了。但是从他承担了教师工作之后,他就必定对所教的内容进一步要做第二度的消化。
②宣读不是讲授
讲授概念中的二度消化的要求,首先要把不理解学科知识的人排除。只要有一个人知道教材上的标记和文字,他就能够宣读教材,但是那只不过是宣读,却不是讲授。当一些老师讲课时,他们所说的和书上说的完全一样。这种通常被称为“教科书式教学”。这是人们说的,不是承认他在教学,而是认为他在宣读。
③二度消化不能一劳永逸
二度消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当一个新的学生群体出现时,教学对象必然会有一些独特的变化。优秀的老师会在这方面是非常敏锐的。前提、时间、地点都在改变,教师对二度消化也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3、讲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的创新教育应该是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应该对立,相反,这两者应该是互补的。合理的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欲望,学生必须接受大量的知识型学习;学生尤其需要实践接受性学习,因为学生不可能通过自我发现来建立所有的知识。当然,真正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因为通过发现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更完整、更透彻、更深刻。事实上,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生应该接受发现的过程,这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下讲授法的运用现状
1、缺乏对学生的差异化讲授
审视当前的教育现状,在现行的教师授课时,往往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而弱化了个性教育,从而使学生得不到切实的帮助。好的教育方式应该适和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教育。
2、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信息
教学要取得好效果,就必须要拥有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而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强加给学生知识,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教学方式和让学生被迫接受的教育手段。
3、过多的讲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
在教学的环境,只注重过多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强加式的灌输给学生,在被迫接受的情况下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接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对于处在这种被“压迫”环境的学习,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还可能对对教育失去兴趣甚至反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下讲授法的正确运用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参与新课改时的关键就是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及时的更新,老师要想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化,树立三个教学理念:一是,由传递语文知识的传递者转化成组织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而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二是放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由绝对的权威者转化成教学中一起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达到老师与学生的和谐互助,从而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三是在教学中由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化,真正关心学生,让学生不只会考试,更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健康成长。要想传统的讲授法在新时代找寻新的生机,教师就必须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2、运用课堂机制,合理变换讲授方法
教师的教授方法将进行改变,不再采用传统的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原来的静听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要使学生的探索空间得到解放,在授课时,教师要给学生敞开思想,变现自我,放飞理想的空间和机会。做到使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有时间表达观点以及有地方交流意见,还要将各种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内容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引导学生在情境模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的将同学组织起来进行讨论,从而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之后可以做什么的一种明确表态。教学内容指的的是“教什么”,此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使教学内容得以正常的选取,另外教学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发展语言的过程,这靠的是每节语文课的积淀与浸润。只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和精简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被保证。
结论: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促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指出了方向,而讲授法是教育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和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教师不能只图眼下的省时省力,只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应该将讲授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弄懂,充分将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结合,从而在进行科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三红.基于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策略[J].学周刊. 2017(33):63-64.
[2]梁秀英. 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 才智. 2016(08):57-58.
[3]李冬青.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5):71-72.
[4]谢幼如,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宣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7(06) :62-63.
[5]冯春,韩宁.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 2018(16):62-64.
[6]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 2017(3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