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燕
芜湖市无为市绣溪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 2383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分层教学,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只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注意力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这种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学因材施教,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分为显性分层教学和隐性分层教学两种。显性分层教学就是分快、慢班进行分层教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是慢班的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分层教学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调动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部分教师在分班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往往会降低对慢班学生的要求。
与显性分层教学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更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备课的分层
我所执教的是一个三年级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有少数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接受了课外英语培训班的学习,英语知识相对较为丰富,接受能力较好。其余学生从三年级刚开始接触英语,各自的基础不同。班级的分层也由此形成: A类学生基础较好,英语知识多,语言表达能力强; B类学生基础扎实,但词汇量略显欠缺; C类学生基础较差,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较弱。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这三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合理的分层教学,兼顾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授课的分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合理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1)活动要求分层。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PEP 小学英语Book 1 Unit 5中的A Let' s Learn 时,我通过提问“What' this ? ”要求C类学生看到卡片能直接用句型“It’s a hamburger /hotdog /cake/ .” 读出新授单词;通过提问“What do you like ? ”要求B类学生能用简单的话语“I like hamburgers /hot dogs /cakes/ ..” 拓展练习新授单词。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用较复杂的句型“Can I have some hambugers/ ... ?”向教师提问;如果学生能用正确的英语提问,教师就奖励相应的食物“Sure, here you are. ”以巩固新授词。这样的活动要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2)小组合作分层。
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将A、B、C三类学生安排在一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享受合作的乐趣。
然而,在划分小组时我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不想跟他一组!” “老师,这样分组不公平!”“他是个笨蛋,怎么教也教不会!"对于这些问题我尝试设置了一些奖励形式,如“最佳表演奖”“最有创意奖”等,以使各层次的学生融洽地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关Animals 的话题时, 我有意设置了一个表演的环节。为了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我的安排和提示下,A类学生负贵描述animal,B类学生负责用一些简单的句型进行说明,如You are tall .I' m short.
c类学生则负责表演animal.整个表演过程中,A、 B、C三类学生合作默契,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当成小组活动的重要一员。 表演结束后,所有小组成员都得到了各自的奖励。每个学生都为参与了学习活动而兴奋不已!
(3)评价分层。
在课堂中,教师的鼓励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但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较好、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只用“Thank you .”来肯定他们的回答:而对于那些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的学生,当他们能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抓住时机“Good. /Verygood. . /Wonderful.”等评价语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师还可以用贴画给学生奖励。《PEP 小学英语》教材中都附带些可作为奖励用的贴画。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步时,教师的贴画奖励可以由“Good.到"Great.”,再到"Excellent",逐步升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目标,向更高的奖励努力。
3、练习的分层。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善于模仿、乐于参与等特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练习主要是听、说、读、演、唱。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他们每天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要求A类学生能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本中的内容,并做一些创造性的改编;要求B类学生能达到听、说、读的基本要求,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并尝试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C类学生认真跟读课文录音,准确模仿发音,直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Book2中的At the Zoo一课时,我要求A类学生在能熟练介绍动物或介绍身体器官。例如: Look at the mouse.It' s so big. It has small eyes, big ears ,a small nose,a small mouth and a long tail /He has short hair ,big ears, small eyes ,a big nose and a small mouth .He is tall. B类学生只需要掌握“Look at the ..It’s so ..It has..."等句型; 而C类学生则只需熟练朗读课文即可。
练习的分层也表现在平时的听读作业中,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便是听读(复习和预习)已学知识。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爱贞,王兆红.2002.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
[2]张文琼,张文萍.2001.浅谈历史隐性分层施教法[J].历史教学问题,
[3]张莺,付丽萍2002.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