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引导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学好历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徐小龙
[导读] 有关历史教学的全部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
        徐小龙
        四川省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          615899
        摘要:有关历史教学的全部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本文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学好历史
前言:
        作为中考考试科目之一,民族地区的初中历史应该怎样教?既要让课堂高效,又要初中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会加以运用,又要从“学会”转变到“会学”,学生自主地去学初中历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此,本文根据民族地区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由于历史的时间、地域跨越幅度较大,学生仅凭有限的知识经验对有些历史内容很难理解。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他们学习需要的图画、声音、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肆意穿梭,与历史人物展开对话、见证历史事件的经过,使得他们能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趣的同时提高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理解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对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还搞不清楚,开辟的意义更是无从谈起。为此,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干直观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感悟和体验。如教师为学生出示当时的中国区域图,并用红线标注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是洛阳,沿路有甘肃、新疆、中亚、西亚、欧洲。这样学生从直观就能理解在丝绸之路就是把当时中国的一些丝织品运向国外,有了这层表象认知,教师再结合当时汉朝的经济发展和欧洲经济,让学生深层次体会丝绸之路不仅是物质的沟通和交流,更是精神文化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这样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实现思维由直观到理性的过渡。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扩大知识视野,取得较好的效果。试想,若没有多媒体,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没有直观地理位置的认知,还是很难深刻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历史教学的属性决定。教师要认真研究多媒体的运用特点,将其灵活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让历史教学富有时代特色。


二、设计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那样,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教师要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运用提问的艺术,做一名提问的“智者”。
        例如,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这样问学生:“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成就霸业?”。学生要想答出来,需要充分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局势,还要了解齐国的各种政策等知识内容,这些不正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吗?此外,这一问题极具开放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样的问题才是精彩的、智慧的,比起直白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情境更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深度。
三、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
        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我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 对于他的出现,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问题,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分成了正反方进行辩论。争论的过程,让他们对于这个枭雄似的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评价拿破仑时,也能做到以史实为依据,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在此,教师可以规范学生,要求学生对于其他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不要有主观的判断,而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在民族地区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来教学,使学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也是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怎样教的重要原则,在讲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学生对于1856年英法联手入侵中国的战争,为什么会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问题,不太理解。
        对此,教师就可以采取纵横比较的方法,分析两次战争的性质、结局、战败的主要原因。最终得出结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得出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思考,就性质而言,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那为什么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却败了呢。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也能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学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田丽君.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以阿克塞县为例[J].甘肃教育,2019,(20):134.
[2]唐琰琰.运用导学案进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才智,2020,(8):159.
[3]邓振豪.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0,(6):4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