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旅游地理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 刘娜
[导读] 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了,
        刘娜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二中学        162100
        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了,新课改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新的指向标,指导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时刻体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四项要素。旅游地理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因为时间较紧张而被忽略,而近年来对旅游地理的考查也随着新课改被重视起来,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核心素养四项在旅游地理中的体现。
        旅游地理考查的方向大体有五大类,包括评价类、意义类、布局类、问题类和措施类。每一类都对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程度的呈现。
评价类主要考查有: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和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升学说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个方面能力。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中美学价值要通过区域认知来确定有哪些自然景观或者特色的人文景观这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其次就是评价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首先要评价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其次,地区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旅游地的环境容量。最后,客源市场,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这不仅要求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准确掌握还要求学生能都明确区位的含义不仅有具体的在哪还有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包括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达到提升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意义类主要就是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意义类的题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其次,对社会的影响,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最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这类题多数是考查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布局类包括景区规划和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景区规划首先要具备景区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景区的吸引物,例如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区域认知);旅游者;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例如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综合思维)。其次景区规划设计要具有突出景观特色(区域认知);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区域认知);维护生态平衡;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最后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景区形象是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功能分区包括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空间布局包括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要突出特色,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要有 “冷热”兼顾或以“热”带“冷”或以“热”带“冷”,要有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这类问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某旅游景区进行实际考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还能实现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问题类包括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和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景区规划一般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旅游的主题不突出;
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注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要让学生知道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要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措施类主要旅游安全防范措施。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象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景区管理、旅行社)、个人防患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面对这些要素要有针对性的对其一一防范,如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当地治安安全;外出旅游购买保险;加强自我医疗保护和防范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可以说核心素养在旅游地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或习题中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呈现,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