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突破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郑长城
[导读] 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难度提高、逻辑性和抽象性提升
        郑长城
        福建省三明市第四中学 365000
        摘要: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难度提高、逻辑性和抽象性提升,其中在有关方程式、不等式内容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作为不等式的主要考察形式,应用题的信息量较大、解题过程较复杂,是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以北师版初二年级数学教材为例,探寻不等式应用题的难点以及相应的突破策略、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不等式;应用题;难点突破
前言: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重点正逐步从对课本知识的机械掌握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践行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的考察逐渐以应用题形式展开,旨在希望学生形成将不等式知识运用于生活情景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目前学生对不等式应用题学习的难点,并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难点突破,让学生真正学懂不等式及相关应用题的解法。
一、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
(一)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题意理解困难
        应用题主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围绕某一具体情境展开。例如,商场的促销活动、建筑场地铺设、车辆运载等。初中学生尚未完全独立,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实践活动有限,生活经验不够充足,对于某些未接触过的情景事件难以理解;同时,初中学生对于某些信息仍未形成概念与体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提意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以及对答案的初步验证。
        例如,以北师版初二年级下册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习题为例。小刚去菜市场土豆,他一共带了25元,土豆价格约为2.5/公斤,问小刚最多能买多少斤土豆?如果小刚想要同时买一瓶矿泉水,那么此时他最多能买多少土豆?在这个应用题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设买到的土豆斤数为x,列出不等式2.5x≤25,从而求解x”的错误,在后续验算时,也因为对公斤、斤之间的换算以及具体重量没有概念,很难发现运算错误。
(二)应用题信息量大
        应用题常以大量文字描述题目背景及信息,也会辅以图表展示信息,一道应用题往往蕴含大量信息,题干的每一句话、题目的每一张图表都包含多重关系。初中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弱,对于多项已知条件难以理清主次、抓住要点,从而难以理清解题思路,容易列出无用的不等式,形成“一堆不等式,不知道怎么用”的局面。
        例如,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常见的分配货物资源的题型,往往有A、B两家店铺需要分配甲、乙两种货物,题目通常会用表格给出A、B两家店铺售卖甲、乙两种货物的价格或盈利情况,提问部分给出一些条件,学生需要根据提问部分的条件,结合图表中给出的价格信息,正确设置未知数并列出相应不等式组。多数情况下,未知数之间能够建立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换算关系代入不等式组,学生需要在繁复的信息之间找到有效信息,从而正确答题。
(三)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在学习方程、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于应用题,学生已形成了“题目求什么,我就设什么”的思维定势:遇见应用题,先看问题是什么,设为未知数x,再读题干,根据条件列不等式解题。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生面对应用题不懂得灵活变通,有时设题目所求项为未知数后,解不等式的过程计算非常复杂,不仅耗时还容易出错;学生如果能够“脑筋转个弯”,采用曲线救国的解题策略,设其他项为x,就能够快速便捷地解不等式,再通过一步等式运算得到题目所求项。
二、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突破策略
(一)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分别是不等式两边加减、乘除正数与负数时,不等式符号的变化规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基础,也是解相关应用题最主要的工具。教师应当督促学生深刻理解记忆这三条基本性质,在教学中不断巩固,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掌握好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只要见到不等式,就能够解对,为不等式在应用题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抓住不等式应用题的核心
        抓住不等式应用题的核心,也就是学生需要根据应用题的题干及图表信息,挖掘其隐含条件,找到文字背后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带领学生分析应用题题干,对其中的关键字词重点强调,例如:“比”、“是”、“小”、“多”等。教师应当对重点字词对应的符号、式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能够看到这些自词时自动整合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求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对这些重点字词进行画圈、画线等方式的标记,以便于快速抓住题目的重要已知条件,根据核心内容得到所需不等式。
(三)适当创设生活情境
        前文提到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根据教材内容,深度挖掘生活素材,在课堂中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给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内容。一些情景的创设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让他们领略到不一样的课堂魅力。
        此外,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情景、实践事例,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不等式应用题的学习充满兴趣。不等式应用题的学习不应当是枯燥无味、教师机械讲解的,而是需要全班学生真心投入精力和注意力、与教师一起探索所谓“应用”题中的“应用”方法,从而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四)多种教学方式,搭建实践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点、解题思路与技巧的讲解,还应以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导学习、自主探索,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涉及到有关商场促销活动的应用题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卖家和买家爱的角度,根据已知价格条件计算对自己“最有益”的销售、购买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也更能够学好不等式应用题。
总结: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的背景下,初中教师应当注重不等式应用题的重要性,针对初中学生学习不等式应用题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不等式的本质,掌握不等式应用题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融入生活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轻松准确地解答不等式应用题。
参考文献:
[1] 王丽甜.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突破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教学难点[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5):170-171.
[2] 冯春燕. 浅谈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突破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