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洋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明新小学 362321
摘要: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应用题较为抽象,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并不大,他们并没有丰富的知识面,因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应用题是难以攻下的壁垒,因而他们对应用题提不起兴趣。同时,这也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标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应用题教学策略,力图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小学生并不能较为透彻地对题目进行分析,常常因为没有思路或者是思路混乱而无法解决应用题,于是渐渐地开始对数学产生的害怕的心理,渐渐丧失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总结相关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如若想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应用题,拥有足够的兴趣是前提。如果没有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他们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应用题的过程中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自然而言地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发推进,而不是被迫接受,会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能够饱含热情地去应对应用题。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在一次次枯燥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慢慢消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导入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进行充分地备课,在导入教学前对应用题的重难点足够得熟悉,同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有效地激发,教学的效率才得以提升。
例如在进行《因数和倍数》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作为主题,准备一些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投入,进而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带领学生进入应用题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会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加过多解释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概念,这并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应用题的相关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应用题,进而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真切对应用题有所理解,从而有兴趣听教师进一步的分析。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实际例子或者讲述数学史上小故事,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能够更为容易地进入情境之中,这就激发了学生做应用题的积极性。
情景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拓宽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用更为生活的角度看待应用题,进而协助学生自主开展应用题的练习。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利用思维导图协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思维导图是一个有助于理清应用题解题思维的方式,它能够将应用题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借助简单明了的图形将复杂的思维过程具体化,以文字、图像和线条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偏视觉学习型的,形象的信息有助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思维导图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够更轻易地进行联想,能够快速捕捉到这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
作为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以树状图的形式来展示思维过程,它能够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上的不足,为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供策略。同时思维导图的制作也比较方便,教师可以通过一边讲解应用题一遍画思维导图。而在学生尝试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如果有思维导图辅助,他们能够更有逻辑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联想内容必然有所不同,这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应用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于同一题目的不同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这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已经探索过各种多边形的计算方法,但是做应用题时常常无法动笔。教师可以将“多边形的面积”放置在思维导图的中间,然后依次延伸出“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再依次对这三个图形求解面积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比各自之间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探究面积计算规律,这将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能够在实际的应用题中熟练地应用相关知识比较各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四、应用赏识教育培养做应用题的信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对他们实施赏识教育,让他们能够树立做应用题的信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较为清楚地明白,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夸赞,并不意味着不论学生的应用题的完成情况,均采用褒奖策略,这将会失去赏识教育的意义。正确的做法是对于学生真正处理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对他们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积极的评价。他们自认为做得好的地方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然能够燃起做应用题的信心,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总结:
总而言之,应用题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拓教学的方式。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提高,同时提高他们审题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提升应用题的教学质量。这对于学生今后开展自主性学习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侯雪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1(1):17.
[2]王艳青.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32.
[3]赵五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探讨[J].学周刊,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