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傅芳琴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它学科的基础
        傅芳琴
        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 31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它学科的基础。作为课堂外的阅读形式,课外阅读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还尚小,正处于拓展知识面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自主性,缺乏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关键词:语文;策略;课外阅读;小学
        一、引言
    在所有求知方式中,阅读属于最直白的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教师和家长需要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育重视起来,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进行大量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延伸,课外阅读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是承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期望。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与分析课本内容,挑选相关课外阅读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保障课外阅读教育的有序开展,大幅度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需要有价值且符合要求的阅读素材,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思考与想象,这样才可以保证课外阅读的良好效果,让课外阅读变得更有意义。但是,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都储存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来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而实际上学生可以课外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在课外阅读方面,一些教师没有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仅仅停留在表面,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较低
    在小学阶段,受到年龄的影响,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无法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与纸质类的物品相比,更偏爱于直观的事物。但是对于课外阅读来说,主要以书本类的为主,难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学生难以长时间坐到书桌前投入到读物中,容易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家长也没有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的知识就可以高枕无忧,忽略了对课外知识的重视,不利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认真钻研课本,挑选课外阅读素材
    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对于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这就需要重视课外阅读,为学生扩充阅读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立足课本,为学生选取符合条件的课外读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感悟,促进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

比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简单了解诗歌内容,再带领学生展开与作者相关的课外阅读,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经历,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诗歌时的背景与心情,全面了解这首诗歌蕴含的故事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完课本上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当前文化水平,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不能推荐内容深奥的课外读本。由于小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建议推荐以故事性内容为主的课外读本,尽量避免选择生僻字过多的读本,根据学生接受程度推荐生僻字较少的,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者中心思想。
    (二)制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阅读动力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课外阅读的关键时期,为了激励学生踊跃阅读,教师可以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的产生,并逐渐使其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奖励,尤其是中低段的学生,所以教师可以专门为课外阅读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可以每月制定一次,教师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并为学生定期推荐相关课外读物,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课上时间,或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拼音读物;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格林童话》等,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森林报》。学生需要将发现的优美语句或字词进行及时记录,学生需要每个月上交一次自己的摘抄本,教师结合学生一个月内积累的质量和数量,综合评判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为表现突出的三名学生授予“本月阅读明星”的称号,并奖励学生两支笔,为表现良好的五名学生授予“阅读小达人”称号,并奖励一支笔。这样一来,得奖的几率较大,学生更有干劲与动力,奖励机制需要一直实施下去,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长参与评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大部分时间以家庭中和课间为主,这两个时间段相比,最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当属家庭中的阅读,所以,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特别需要家长的反馈,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普及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配合积极性,在家里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家长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每天所看的电视节目,以及课外阅读的具体时间,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喜爱的书目,并依次为参考标准,搜集相关的阅读书目,认真筛选,为学生推荐类似的书目,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并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外阅读。
    四、结语
    综合而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性的点拨,让学生萌生阅读兴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与研究课本内容,选择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带领学生阅读,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自我鼓励,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致,加强与家长的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
        参考文献   
    [1]曹丽霞.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57-58.
    [2]杨蕾.亲子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意义及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8):57-58.
    [3]张德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教学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