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乐训练促进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体验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蔡暨楣
[导读] 目的:利用民乐训练促进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体验。
        蔡暨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  528300
        【摘要】目的:利用民乐训练促进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体验。方法:按照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实际基础上,具体编制《中度智障学生民乐训练情绪体验调查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实际方法,在本校针对有参与训练的学生开展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对智障学生进行民乐训练,可以有效加强其审美能力,确保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民乐训练中,积极感受音乐美,切实开展个人情操深入培养,实现良好的情绪体验。结论:实施民乐训练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和补偿作用。
        关键词:智障学生、民乐训练、情绪体验
        前言:民乐训练在智障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但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而且能够切实开发智力水平,全面培育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促进智障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获得成功体验,懂得如何与人合作等方面。因此教师必须制定完善合理的民乐训练教育方案,给智障学生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真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方法
        按照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实际基础上,具体编制《中度智障学生民乐训练情绪体验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内容基本包括性别、年龄、粗大动作等方面信息,具体涵盖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实施场地、实施形式等方面内容。
        2.研究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实际方法,以本校有参与训练前后30名学生为例,共发放60份问卷,教师、父母各一份,回收56份,回收率达96%.
        3.研究过程
        问卷按照统一的指导语,以本校有参与训练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施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确保如实填写。
        二、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对智障学生进行民乐训练,可以有效加强其音乐审美能力,确保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民乐训练中,积极感受音乐美,切实开展个人情操深入培养,实现良好的情绪体验。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实施民乐训练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和补偿作用。
        首先,民乐训练能够为智障学生带去大量欢乐。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智障学生由于身体方面或者是心理方面的缺失,往往受到周围同学的无情嘲笑甚至是经常遭受自己父母的无端忽视,导致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出现长期的压抑、郁闷等问题。但是民乐训练所存在的娱乐性特点是智障学生能够切实感受与深入体会的。借助民乐训练,能够全面陶冶学生的内心情操、不断挖掘其潜能,实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智障学生产生特别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
        其次,音乐能够通过潜移默化地形式深入影响智障学生心理。民乐训练自身的实际影响并不直接,同样也不明显,然而具体教育效果却特别明显而且效应保持也更长期有效。利用教师精心实施的音乐活动方面和律动训练方面等具体方式,可提升智障学生的实际感受能力。通过这样方式,不管他们内在的自信心,还是外在的社会交往水平,都能实现加强,而且能够全面掌握一门乐器的基础技能。


        最后,对智障学生开展民乐训练,通过民乐训练的方式能够积极地矫正智障学生在心理与生理的各类缺陷。
        三、结论及建议
        1.开展民乐教学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民乐教学工作并不是属于基础的教学内容。在现在的特殊教育中往往只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来展开,智障学生一开始对其出现兴趣是由于其特殊古怪的外观造型,以及出现的各类奇特声响,这些不断吸引着学生们,同样也全面刺激着他们以往不太敏感的神经系统。这些平时比较少见的乐器一旦出现,就想要去不断的尝试,同时也出现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这样便切实降低了许多智障学生对陌生事物存在的心理压力。也许智障学生一开始会由于未知而出现胆怯,然而当他们切实经过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到上述乐器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发出现声响时,就会感到特别高兴和十分意外,进一步让心理存在的大量不良和不安的负面情绪得到全面释放。过去存在的全部压力也会随之释然。因为民乐乐器涵盖众多种类,可以让学生们存在一定的体验新鲜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面,能够循序渐进的不断分享每一种基础乐器,真正让学生们对每一种乐器都存在浓厚兴趣。
        2.实施音乐游戏
        在对智障学生而言,导入实际民乐训练课堂过程中,往往单一枯燥的学习各类音乐知识是特别枯燥乏味的。因此广大教师能够在民乐训练课堂中,利用各类音乐游戏的方式,全面活跃民乐训练课堂,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学习情绪。根据智障学生十分好动的具体行为特点,通过做小游戏的学习方式,有效组织民乐训练课堂教学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们共同参加有趣又简单的各类音乐游戏。同时,和老师们实现共同参与。另外,能够实际设置一些灵活的小角色让学生们进行扮演,使其真正身临其境的全部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在民乐训练游戏过程里面,教师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们完成一些简易方便的肢体动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身体各部位实现协调,而且全面激发其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活动的能动性。
        3.推进民乐欣赏
        在民乐训练课堂教学过程中,优秀民乐欣赏属于特别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全面培养智障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丰富内在情感的核心教学方式。由于智障学生感知力不足,学习认知方面也存在缺陷,情感发展过程要比正常学生迟缓很多。因此,采取优秀民乐音乐欣赏的方式,实现出现共鸣,进一步流露出自己内在真实的情感。在开展民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合理需选择符合智障学生目前认知和感知能力的民乐,尽量采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各类乐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优秀激发孩子们的主动积极性,而且带领学生们跟随民乐节奏持续拍手,切实把这些肢体动作切实伴随节奏全面融入到音乐里面,深入培养学生们自身肢体的灵活性特点和对于音乐的感知力水平。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教师能够跟随学生们,共同边拍节奏边走路,切实在强有力的民乐节奏里面,切实感知律动美感。在一开始对学生们实施民乐欣赏时,因为对新鲜事物往往不太敏感,所以一般会表现地特别反感。这种情况正是由于智障学生不太懂音乐内容,更不会欣赏音乐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耐心,不断引导孩子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宋欣.浅谈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6,(13).138-138.
        [2]刘芳.浅析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方法[J].戏剧之家,2018,0(21).181.
        [3]龚红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2,(1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