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粉会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一中学 655417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建设一个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更好地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巩固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所得。基于此,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投入少、效益高,不仅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课堂,它追求教学效率、期待取得更大的进步。要建构这样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契合,还要得到其他教学力量的大力协助,发挥出教学合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大环境。
一、搭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价值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把握好这一时期,发挥学科的教学作用,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堂知识,充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它既融合了人文性的知识,又包含了自然科学类的知识。学生学习了这门学科,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也能更好地领略到不同环境下的人文民俗,这对于打开学生的眼界,有着一定的积极价值。通过学习地理这门学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了解到自己身边不一样的风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建设一个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妥善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注意心理疏导
因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较小且相对简单,学习比较容易,老师还可以覆盖所有内容,重复问题的解释,只要好好听课,回到家做好作业,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在初中,学习任务被加重了,课程的数量增加了,家庭作业量也很大,而且还需要不断复习和预习,几乎没有时间玩。因此,作为初中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多方面地成为合格的中学生,为好玩或艰辛提供心理准备。第二个问题是,整个学习状态不能像小学时那样慢,而要由老师带领。相反,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意识到要听好课,做好笔记,主动复习和提问,不要指望老师慢慢地重复一个问题。否则,你将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第三是当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变差时,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心理疏导。重要的是要寻找原因,无论是因为还在贪玩并且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尽力而为,还是因为尽管我已经尽力而为,但是学习方法是错误的,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都要慢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超越以前的自己。
三、专题教学设计方法和实证案例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步骤
1.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教学主题分析课本的内容顺序和逻辑结构是否可以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起点联系起来,然后再调整课本的内容。教科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内容,但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选择地处理,改编和调整教科书内容。针对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特点相联系。本文以“认识地球”为主题,星球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地球与地图、海陆分为例。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们才刚刚开始学习地理知识,老师不能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利用图形,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引导。了解地球和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只有系统地掌握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明确实现核心素养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通过分解目标,并将小目标一一完成,以防止教学过程中的松懈和紧凑,达到教学目的。
目标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渐变,并根据目标为每个活动提供要完成的任务。在地理主题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和学生都应阐明每个主题活动的目的。本课程活动的目的是在增强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掌握有关地球的知识,提高活动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的核心素养。
3.设计活动以优化教学方法。在设计活动时,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学习条件和教师的教学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认识地球”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活动条件如下。时间:本课的时间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教科书的内容之后,并且对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地点:主题教学可以在教室和现场进行。本课程认为七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他们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小组合作的方式。注意事项: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纪律,以防止课堂活动过度或毫无生气。所需材料:为了满足主题活动中地球上的教材中提出与地球有关的所有重要知识点的要求,可以建议学生选择更大的材料来制作地球,以便相关信息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
4.开展专题活动。教师在教学前确定明确的主题线索,即实践活动的行动路线图。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在本节主题活动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无法找到主题并自行确定主题。教师要做好引导和逐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工作。
(二)地理信息提取的注意点
1.不要只是尝试一下。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所以学生常常无法掌握地图所包含信息元素的要点,并且分析也没有到位。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因此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觉得地理很难学习并且会迷失,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实现教学目标变得困难。例如,一年中陆地和海洋之间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问题是由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能差异以及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反的季节引起的。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分析,我们可以以北半球陆地上的生活为例。7月的暑假很热,1月的寒假很冷。海洋温度对应慢了一个月。原因是海洋吸收热量缓慢而散发热量也缓慢。只要您记得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就相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很容易记住。
2.教育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地理课程仅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提供。每周只有两节课,世界地理部分开始相对较难学习。另外,初中学生主要以图像思考。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准确把握难度和深度,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初中生可以爱上地理并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例如,要提取地球公转的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信息,更多的应该从感知知识入手,提供基本图形,并且不能延伸太多,并且不要涉及过难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易于记忆的信息分析和提取方法,例如动手操作,绘制思维导图,观看动画视频等,以实现简化。提取核心信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突出综合特征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特征。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报纸,阅读更多新闻,关注国家事件,扩大知识视野,学习以地理视角看待生活世界,实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分类和提取信息时,我们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感知对生活有用的学习地理学的想法。简而言之,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是地理老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转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素养,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会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添美好的一笔。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天气、水、交通等日常事物与现象,还是卫星、宇宙和星河等神秘未知领域都是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由此可知学好地理的重要性。基于此,老师重新审视了地理学科的价值并试图建构高效课堂以此来改善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欣.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下),2019(10):180.
[2]苏国生.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