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河流综合疏浚效益促进河道治理与修复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1期   作者:王立刚
[导读] 河流疏浚治理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河道治理效果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
        王立刚
        北京恒盛宏大道路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100071
        摘  要:河流疏浚治理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河道治理效果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面对新时期的河道治理需要,应明确河流综合疏浚带来的效益,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河流治理与修复,改善河流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促进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文章就河流综合疏浚效益分析为前提,寻求合理措施促进河道治理与修复工作开展,提升河流治理效果。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修复;疏浚效益;水环境
        河流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新时期的环境保护要求,加强河流疏浚治理是必然选择。但是,部分城市以往过分关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却忽视了河流环境保护,导致水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严峻。河道疏浚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实现航运、防洪和环境恢复等诸多目标,赋予区域经济持久增长动力与活力。所以,充分发挥河流综合疏浚效益,推动河流治理与修复,可以显著改善河流水环境,提升河流航运能力和防洪能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同增长。
         1河流治理与修复的必要性
        佃起河位于丰台王佐地区,佃起河全长大概为6.6km,流域面积为14.3km2。其中,丰台区境内4.05km,是丰台河西地区的主要排水河道。河道原为农田排涝河道,现主要承担丰台河西地区的雨水排出任务。本次工程治理总长度大概2086m,治理范围为云岗路—王佐中环路。
        加强河流治理与修复,一方面可以保障区域防洪排水拿权。丰台区佃起河王佐中环路以下1.98km河段在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范围内已实施完成,将该段行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但王佐中环路以上段河道,特别是康泉路以上断面较小,现状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严重影响地区防洪安全。尤其是在强降雨过程中,河道上游部分河槽道路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出行及防洪安全。迫切需要通过治理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解决区域的排水问题。另一方面,河道内污水横流,大量的垃圾充斥其中,致使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和破坏,极大的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对入河污水、周边违章建筑治理,改善河道水环境。所以,加强河流治理与修复是必然选择。
         2我国当前河道治理技术现状
        我国的河道治理技术现状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技术水平滞后,难以满足新时期河道治理需要。
        2.1非法侵占情况严重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在此期间有很多区域存在非法侵占河道湖泊,致使水体环境的自净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部分河道已经逐步成为人工水塘[1]。此类情况,不利于河道的防洪、自净功能发挥。
        2.2生活垃圾和养殖粪便污染河道
        很多城市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滞后,监管力度不强,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处理不当,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边、路边,甚至直接流入到河道底部。对于一些城郊结合部的养殖产业,同样会污染河流水体环境,由于缺少合理的监管机制,致使此类情况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养殖户随意排放牲畜粪便到河道中[2]。
        2.3河道治理力度不强
        以往的河道治理中,求作用多表现在点源污染治理和防洪安全方面,河道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效果较差,未能从源头上有效治理。部分工程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河流水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如,部分河道护坡并未进行固化、渠化处理,和到底部仅仅是平底化处理,导致河道生态结构不合理,阻碍河道生态功能恢复,破坏水环境[3]。需要注意的是,河道的河床需要具备较强的透水性能,通过对河堤结构优化改善,便于改善河流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流自净能力。部分区域在河流治理中,盲目通过限制水环境建设来保障河道行洪安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生态、水安全之间矛盾冲突。加之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非法侵占河流情况防治效应较差[4]。


         3河流综合疏浚的措施
        3.1优化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法规
        河流综合疏浚治理,应契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管理体制优化改进,完善配套法规,以便于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但是,当前政府缺少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河流管理,涉及到诸多涉水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即便当前出台了《防洪法》、《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但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的配套法规不健全,亟待完善。
        3.2河流综合开发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河流综合疏浚效益,应积极推动河流综合开发技术研究深化,明确疏浚目标加强工程规划、设计、勘测、施工和管理,通过GIS遥感技术、GP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提升疏浚技术现代化、自动化水平[5]。疏浚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淤泥,多借助挖泥船开挖,并使用爆破法、清渣法结合处理。河道礁石浅滩开挖,基于钻孔爆破法和裸露爆破方式处理,提升河流开发效果。
         4发挥河流综合疏浚效益促进河道治理与修复
        4.1加强各部门协作
        河流综合疏浚效益发挥,仅仅凭借航道管理部门和水利部门协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统筹兼顾水利、灌溉、发电和防洪多功能。全面考虑水资源改善利用、临河工业、防洪抗旱等内容,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减少投资额,避免重复建设,切实提升工程效应。疏浚方案设计中,将环境问题放在重要地位,选择最佳的疏浚方法,提升挖泥技术水平,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域浑浊度。另外,致力于选择有效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盐水楔上溯对疏浚带来不良影响[6]。
        4.2选择合适的河道治理和修复技术
        (1)形态修复技术。由于河道属于自然形成,传统工作中多是选择截弯取直方法,降低水流速度。河道深入岸边植物根系起到出水、蓄水作用,如果钢筋混凝土材料应用可能对水体自然交换带来不良影响,诱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所以,应注重原有河道形态保留基础上进行治理和修复,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
        (2)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由于河堤自身具有缓冲带、廊道和植物护岸等功能。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措施,协调防洪、环保工作,并注重修建河堤方式推动防洪工程建设。此外,增强河道污染治理、整治力度,避免河道污染影响到水环境。
         5结论
        综上所述,河流综合疏浚效益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河道治理和修复效果,需要充分契合考量区域河道实际情况,注重生态治理和修复技术合理选用,遵循自然规律强化河道自净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赟,黄晓峰,李海妮,邱伟建.城市河道环保疏浚与水利疏浚效果研究——以无锡市梁塘河薛家浜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0,10(03):400-405.
        [2]丁瑞睿,郭匿春,马友华.巢湖流域双桥河底泥疏浚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31(03):714-723.
        [3]卜玉.某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浅析[J].红水河,2017,36(02):48-50.
        [4]罗满华.淤塞河道疏浚施工技术与方案分析——基于分宜县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21(04):118-119.
        [5]成水平,冯玉琴,吴娟,尹大强,梁威,张浏,吴东彪.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J].给水排水,2013,49(08):16-19.
        [6]董文艺,罗雅,刘彤宙,商丹丹.河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探讨——在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中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0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