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7期   作者:许祎佳 陆婧芳 杜慧芬
[导读] 调查我院的剖宫产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许祎佳  陆婧芳  杜慧芬
        余姚市人民医院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的剖宫产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入住产科,行剖宫产的初产妇200例,进行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调查。并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验证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同期患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比较,出现抑郁症的比例达到33%以上。两组抑郁情况发生率比较,P>0.05。护理后比较,对照组降到22%,试验组降到13%,两组比较,P<0.01。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避免这部分患者出现产后抑郁,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结论: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措施是降低产后抑郁率的重要环节之一。产妇产后抑郁要做到提前预防,及早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从家庭、社会以及自身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母婴生活和心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干预措施
前言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1]。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调查数据,我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以上,远远的高于世界剖宫产警戒线[3]。同时,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极易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3]。同时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常因催产素、泌乳素不足导致乳汁缺少的情况。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旨在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剖宫产产后抑郁这一心理状态的重视,为制定减轻产后抑郁的护理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实地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入住产科,行剖宫产的初产妇200例,进行产妇产后抑郁状态的调查。并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验证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同期患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34.70±10.5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4.64±10.61)岁,组间比较P>0.05。方案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护理方案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从产前检查开始,第一次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妇的心理状况,并综合产妇的基本资料,包括产妇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等,从而评定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对于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予以重点监护,加强产妇的心理疏导。
         产时心理支持。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它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陪伴者分娩全过程持续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有一种安全和满足感,还可以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以顺时针的方向轻柔下腹部分散痛点和注意力使其安全的渡过整个分娩过程[4]。
        产后心理疏导。聆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产妇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鼓励、指导产妇学会倾诉和放松,多向亲朋好友倾诉。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鼓励其回想分娩情景的频率,和对分娩的感受。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鼓励产妇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 ,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
1.3研究方法
        采用Hamilton编制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产妇产后的精神状态进行判定。
2 结果
        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如下表1。
 
        护理前两组比较,出现抑郁症的比例达到33%以上。两组抑郁情况发生率比较,P=0.983>0.05。护理后比较,对照组降到22%,试验组降到13%,两组比较,P=0.000<0.01。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避免这部分患者出现产后抑郁,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
3.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比较,出现抑郁症的比例达到33%以上。两组抑郁情况发生率比较,P=0.983>0.05。护理后比较,对照组降到22%,试验组降到13%,两组比较,P=0.000<0.01。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避免这部分患者出现产后抑郁,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验证了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及其在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意义。在产妇的心理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以心理护理开始,及时、全面的让患者了解剖宫产的过程,降低初产妇的畏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护理计划,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压力,减少避免不良刺激。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保持产妇心情愉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同时有利于产后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薛翠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101-102.
[2]陈晓容,汪佳裕.心理护理和社区关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21):100.
[3]刘天芬.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4-5.
[4]阮金玉,唐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90+198.
[5]范宇静.心理护理和社区关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248-249.

作者简介:许祎佳(1989-12-02),女,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族:汉,职称:护师,学历: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