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 130062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车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日常出行,离不开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由于电气系统是轨道交通车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对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地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安全,也能够有效地保障地铁交通车辆出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分析与研究
引言:在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下,城市地铁交通的用电类型也越来越多,相关特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地铁列车是实现城市连接的重要途径,而这一公共交通系统的内部构造尤为复杂,人们发现日常出行的交通系统因为其自身速度快,载客量大等优点,收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此,轨道交通运输的快速和稳定运行,离不开电力系统的工作,为了确保城市地铁交通的安全性,一定要强化对电气安全应用的重视分析。
一、地铁车辆的电气安全系统研究
(一)牵引制动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牵引制动系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控制车辆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城市地铁交通主要利用设备零部件的摩擦与碰撞或零部件与空气的摩擦与碰撞来实现制动。在城市地铁交通中,车辆的牵引力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想要有足够的运输能力,就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牵引力。无论车辆的牵引力如何,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地铁交通电气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 车辆辅助供电系统
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要以充裕的电力作为系统运行的辅助。因此,电力安全系统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提供充足电力的能源,并且为车辆内在的设施设置提供电力供应,特别是运用于灯照和空调电力的供应。城市地铁交通的电力供应系统主要根据设施设备所需的电源类型提供电源,供应电力时输出口为直流电器。
(三) 车门的控制系统
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途经的车站人群较多,在拥挤处停车会比较频繁,因此为了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严格控制车门开关系统,防止乘客因为车门开关而造成的影响,危害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良好的车辆车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保障车辆运行的安全同时在乘客上车过程中,通过灵敏的车辆控制系统能够为乘客的乘车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 车辆的传动系统
地铁轨道交通的电气安全系统要想满足车辆之间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必须要确保电气安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格局比较复杂,并且在部分车站,由于乘客比较多,地铁车辆需要频繁停车,而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又过短,因此,必须要有稳定有序的传动系统,才能够保证轨道交通安全行驶的需求。同时在固有的运营模式下,稳定的城市地铁交通车辆应该建立在安全的运营体制之上,为了要达到城市交通车辆的电气安全的要求,这一传动系统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应该要比较高。
二、地铁交通车辆的电气安全技术分析
(一)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氛围高压回流接地以及低压工作接地两种,高压回流接地主要目的是将从接触网获得的电流引入轨道,回流到变电所当中,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连接。这条电路的设计要做到所有电流都能流回电源,不受破损或电击的威胁。并且其中至少有两条不同的通道同时回流,确保其中一条通道不出现故障。低压作业接地,是向低压电路提供基准位置的电位,同时也为回路电流的电路提供分散信号的作用。当后端电路的电流变化的时候,会通过后端电路直接影响前面端路的电路地线上的压降,从而影响前端电路的作业电压。
(二)安全接地
1、人身安全保护
首先是人体的阻抗,人体的阻抗取决于个体的体质不同,电阻的阻抗不同,电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电压越高,皮肤的阻抗就会越少。电压接触面积越大,皮肤的阻抗就越小,并且电压的施加位置不同,也就多阻抗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是车辆接地措施,车辆接地措施是为了避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的触电危险,车内所有易于接触的电器设备,都需要安装在箱子和内部板上,金属箱体要求清晰地把接线与车身的连接起来,促进地铁实现导通,实现车体,箱子,轨道等电位。即是车辆的电子设备存在漏电现象,由于人体的电阻明显大于车身和接地线的串联阻抗,所以人体的电流也能在安全范围内得到严格的控制。
2、设备安全保护
首先是防雷接地,受电弓的后端部分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车辆电气设备不受雷电和超高压的伤害。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限制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和振幅。第二是高压设备外壳接地,这样做能够避免把电荷留在外壳上,导致电荷过量累积。在设备绝缘损失致外壳带电时,启动电源保护动作,迅速断开电源,遮蔽装置的巨大电场。
结束语: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电气系统处于核心位置,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地铁交通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确保乘客的身体和财产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安全的深度探索,积极完善电气设施设备,确保了城市铁路交通全方位运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安运.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000(012):P.137-137.[1]
[2]梁晓明.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分析[J]. 科技资讯, 2018, 16(34):64-65.[2]
[3]杨献德.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 19(No.165):188-188.[3]
[4]尹志超.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安全研究分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5(1):422-422.[4]
[5]蔡睿, 樊玲晔.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安全探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28):2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