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鸥,尹波,朱铎声
胶州市中医医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 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的12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收治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6.67%(5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47/60),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中有1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8.33%,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
过敏性皮肤病又称之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指机体因为受到半抗原物质或抗原物质刺激,而产生对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如果机体再次接触到这一抗原,就会导致细胞性免疫反应或体液性免疫反应,引发生理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1]。从过敏性皮肤病的类型看,主要有异位性皮炎、药疹、荨麻疹、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等类型[2]。过敏性皮肤病迁延难愈,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合理的方法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非常重要。本文选择12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部位主要为颈部、胸部、背部、面部和四肢,其中,42例女性,78例男性;病程3个月~8年,平均(2.4±0.4)年。分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无相关禁忌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扑尔敏、维生素B12、西替利嗪、葡萄糖酸钙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湿热内蕴证患者以除湿清热为治疗原则,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药方:生地黄15 g,栀子9 g,黄芩9 g,龙胆9 g,车前子9 g,木通6 g,泽泻9 g,当归9 g,柴胡9 g,甘草6 g。其中对于血热者加赤芍9 g,生地黄30 g;对于热重者加栀子9 g,知母9 g;湿重者加白鲜皮15 g,苍术9 g。每天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疗程共7 d。风热相搏证患者以疏风清热止痒为治疗原则,采用荆防汤加减治疗,药方:生地黄15 g,金银花9 g,栀子9 g,丹参9 g,白蒺藜9 g,牛蒡子9 g,防风9 g,荆芥9 g,赤芍9 g,蝉衣6 g,黄芩9 g,连翘9 g,生甘草6 g。对于血热者加牡丹皮9 g,热重者加生石膏30 g,风重者加白蒺藜15 g,乌蛇9 g。每天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疗程共7 d。风湿郁阻证患者以祛风胜湿为治疗原则,采用祛风胜湿汤治疗,药方:陈皮9 g,茯苓皮9 g,金银花9 g,防风9 g,荆芥9 g,羌活9 g,甘草6 g,蝉衣6 g。风重者加地龙和乌蛇9 g,热重者加知母9 g。每天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疗程共7 d。对于风寒外袭证患者以散寒祛风为治疗原则,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药方:白芍9 g,赤芍9 g,桂枝9 g,防风9 g,炒白术9 g,炙黄芪9 g,大枣7枚,生姜3片。每天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疗程共7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6.67%(5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47/60),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中有1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8.33%,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过敏性皮肤病和患者的外染风邪或者先天特异体质有关,主要是由于血热化燥、气虚卫表不固、风邪、湿毒等外邪侵袭等导致,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不一样,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3]。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6.67%(58/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47/60),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已有的文献研究结果相近,提示在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和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在中医辨证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很多患者是由于受到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一定要积极查找过敏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患者进行细致体检,检测出其过敏原,然后有针对性地消除过敏原。例如,急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一般为食物、药物等;特异性皮炎和湿疹患者的过敏原一般和遗传有关,需要通过检测血清特异性来确定;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过敏原可能和季节以及长期花粉接触有关。对于患者来说,只有消除过敏原,才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在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指标过程中,应该准确辨证,因为不同的辨证采用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不一样,通过灵活用药来促进疾病的治愈。虽然过敏性皮肤炎的病情非常复杂,但是病因归结起来为热、湿和风,医师一定要熟悉了解不同的病因疾病的症状,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久治不愈和慢性湿疹,中医认为其病入络,因此可以在药方中增加蜈蚣、全蝎等虫类药搜风通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5]。说明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促进患者及时康复,而且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志宏.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7):55-56.
[2]张迅.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15(05):102-103.
[3]周亦农.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