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当好“心理医生”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朱俊康
[导读]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朱俊康   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
【内容提要】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问题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217-01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民族新一代,若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力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和实施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生由于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往往被我们忽视。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最大隐患。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
        纵观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频繁的考核、竞赛,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 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学生精神紧张, 心情压抑,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 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 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特别是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 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班人,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更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鉴于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作用及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心、诚挚的爱心、顽强的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启迪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排除。
        2、创建平等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3、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利用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正常人际关系:通过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使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并对班内同学正确、全面地进行了解,客观地悦纳别人,克服自卑、自傲心理。这样,让班内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学会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真诚待人等交往技能,建立正当的人际关系,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挫折,各种不如意的事是难免的。做到承认它,战胜它,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多独生子女,有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心理脆弱。班主任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劳动及各种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学校,振奋精神,用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3).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近年来,一些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理想模糊,生活懒散等。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4).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重视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班主任要主动与心理老师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也可由班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也可通过师生之间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班级要努力建设好文化阵地。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加强班级的文化氛围,做到小环境育人,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得鞭策。
        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班主任应当好“心理医生”,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中勇敢地飞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