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理论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丁嘉丽
[导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刚要》标准,合理进行设计,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区域。为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合理性,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合理设计,并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满足幼儿对知识多元化需求,推动幼儿的全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中心幼儿园  丁嘉丽   311258

摘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刚要》标准,合理进行设计,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区域。为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合理性,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合理设计,并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满足幼儿对知识多元化需求,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区域活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视域下的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创设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1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注意事项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探索和模仿,因此在实际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情况,设置符合实际的环境氛围,集中幼儿注意力,促使幼儿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设置区域活动环境的意义的最终目的,进而保障设置的区域活动环境具有针对性。为保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安全,幼儿教师可以划分为多个区域,并要保障每个区域的学习内容各不相同,进而满足幼儿多元化知识需求。另外,还需要对桌椅进行合理的摆设,保障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材料选择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且富有内涵的材料,尽量避免尖锐材料的使用,从而保障活动区域的安全性。
        2.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2.1合理规划幼儿园活动区域
        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期阶段,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对活动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例如,在什么地方放置积木,需要多大空间,怎么对环境设施进行布局等。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现有存在的环境资源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布置,可以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内收获快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可以在在楼梯拐角处设计纸质迷宫钻爬组合;在幼儿园操场内设置呼啦圈游戏场地,亦或者在幼儿园操场的水泥小路上设计一座城堡,在城堡上贴上孩子喜欢的图画,进行投准练习;可以利用沙池,在沙池延边设置废旧轮胎,中间设置梅花桩,沙池边放置平衡木,进而形成“平衡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而且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保障区域活动设置的全面性
        由于幼儿的发展是全面化的,开展单一的活动只是能够锻炼幼儿的某个技能。所以,需要对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全面了解,站在幼儿全身发展的立场,遵循一定原则,对区域活动进行合理设置,其中包含投掷区、平衡区、跑跳区等,进而满足幼儿对活动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区域在设置过程中既是稳定的,但也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根据幼儿对运动的需求,合理的划分球类区域和车类区域,通过这些激发幼儿想要运动的欲望,进而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四季变化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在高温的夏季,可以适当增加玩水区域;而如果在低温的冬季,可以适当增加跑跳区域。这样不仅使得幼儿得到全面的锻炼,而且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强健的体魄,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2.3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建设过程中,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的活动材料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动手实践能力等选择符合幼儿的活动材料,并且在活动材料选择上,也需要选择环保节能、安全性较高的材料。


因此,在活动材料购买过程中,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的活动材料。与此同时,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而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合理设计,保障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建设与活动材料相适应。在现阶段,拼图是一种开发幼儿智力的活动材料,受到诸多幼儿教师的喜爱。不仅可以促使幼儿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升,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拼图选择过程中,应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拼图种类和数量。另外,在实际活动中,有些活动材料不能够直接使用,需要一些材料的辅助配合,比如幼儿在积木区域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事先向摆放各种图片,幼儿根据图片形状,用积木进行摆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的手套,幼儿教师说出颜色,幼儿进行穿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幼儿辨别能力的提升。
        2.4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幼儿园开展课程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激发性,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活动,满足幼儿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区域活动环境拥有灵活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活动的时间和区域在不断的减少,这时设置合理的区域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区域活动环境的建设与四季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改主题。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好进行观察,进而可以营造符合幼儿的区域活动环境氛围,促使教学更加人性化,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有些幼儿喜欢球类的活动,但由于自身运动能力有限,同时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幼儿教师可以对球类的大小、重量等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幼儿的安全,而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得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
        2.5注重幼儿个性化发展
        2.5.1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大驱动力,对于拥有天马行空思想的幼儿而言,充满趣味性的环境,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形象性,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爬钻区域”中,幼儿教师可以与幼儿合作,将大纸箱打扮成为漂亮的“爬钻桶”,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爬钻桶迷宫”,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不仅可以促使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5.2定期增加活动素材
        无论是活动素材还是活动内容如果为一成不变,会使得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定期增加活动素材,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继而可以促使幼儿不断尝试和体验。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攀爬区域”中,增加心愿卡内容,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达到顶峰,拿到心愿卡。这样富有挑战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实现双赢。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规划幼儿园活动区域、保障区域活动设置的全面性等方法,满足幼儿对知识多元化需求,使得幼儿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使幼儿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宝红.游戏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探讨[J].时代教育,2014(24):244.?
[2]叶少云.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情感读本,2014(29):53-54.?
[3]胡晨雪.《为小班幼儿创设有价值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4]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进幼儿》. [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
[5]罗玮娜. 《在游戏情境式创意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多感官体验》. [M].早期教育(美术版). 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