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期   作者:谢光芬
[导读] 临终关怀并不是一种治疗手段,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谢光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    四川雅安  652000

        临终关怀并不是一种治疗手段,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其缓解疾病的痛苦,尽量延缓病情恶化、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除此之外,临终关怀还能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在面对死亡时痛苦和恐惧是必然的,因此,对于临终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临终关怀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痛苦,还使其生理症状得到改善。临终关怀是对病人及其家属的人道主义体现,在临终关怀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够缓解其生理上的病痛。使病人摆脱负面情绪,更加从容的面对自己的病情。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做好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护理。
        一、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
        患者临终治疗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①否认期。这时患者刚知道自己患有不治之症,一时难以接受,不愿接受患有该疾病的事实,甚至怀疑是医生误诊导致的结果。医务人员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将实际病情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患者,因为这样做会使患者的精神遭受严重刺激,很可能导致病情短时间内发生急剧恶化。医务人员可以在维持患者一点希望的前提上,让患者逐渐适应。可以适当延长患者知道真相的时间,医务人员可以和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这个阶段的患者心理十分脆弱。为防止自杀、自伤等不幸事件发生。应避免突然将实际病情告知患者。②愤怒期。这个时期的患者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患有绝症,此时患者会表现为烦躁、愤怒、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会将怒气发泄到医务人员或家属身上,这一阶段的心理护理十分困难,患者可能会发生过激行为。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反常行为时应忍让克制,让患者适当宣泄其内心情绪,并不断安抚疏导患者,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便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全的度过愤怒期。③忧郁期。

患者的精神和肉体承受着巨大痛苦,已经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忧郁期患者会表现的悲痛欲绝和极度恐惧,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内心十分抑郁,希望时刻有家人的陪伴。这一阶段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鼓励和支持病人,帮助其缓解内心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可以将疾病新的治疗技术告知病人,使他们不至于一下被击垮。④接受期。这一阶段的患者已经接受了死亡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内心会显得很平静。有的患者为了不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希望能够早点结束生命。医务人员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尽量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若病人有尚未完成的心愿,可以鼓励他积极倾诉,医务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和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完成未了心愿。医务人员不要约束患者力所能及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尽可能让他们放下对死亡的恐惧。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对于表现的极度悲观、绝望、恐惧的忧郁期患者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可以用其他相似病情患者的生存案例鼓舞他们。哪怕患者出现一丁点好转的迹象都要及时告知,并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尽量不要流露出悲伤的一面,避免给患者增添心理负担。临终患者的家属同样面临着痛苦的心理过程,因此,不仅要给予临终患者心理护理,同样要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很多医务人员见惯了生离死别,可能对于死亡已经麻木了,但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顾及家属感受,避免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情绪,最终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在临终关怀心理护理期间,医务人员首先要做到感同身受,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缩短他们的否认期、愤怒期时间,帮助病人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和其家属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他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用心倾听、善解人意、换位思考,不必刻意的给予过多的安抚性回答。要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患者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帮助其缓解心理痛苦。临终关怀中的心理护理是启动死亡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死亡教育能够使临终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