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程
哈尔滨第三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高中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另外,作为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合理的应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引言:在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高中班主任在学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而且还担负着教学任务,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绪变化,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一、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育发展
积极心理学同传统心理学相比,更具优势,因为它把那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因素集中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深刻剖析了学生的自身价值,并把学生的潜力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力量,同时,对于高中班主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开展德育教育,建立相关的模式。积极心理学强调了从积极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积极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班主任实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行动上的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时期的分水岭,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配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是高中班主任应该关注的课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一些影响,所以很多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不理想,阻碍了学校落实德育教育的工作。传统的德育教育只能起到防止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创建一个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同德育教育相结合,更好地贯彻到相关的工作中。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开展新思路工作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需及时地转变教育模式,助力于学生的未来。高中班主任应该集中精力鼓励学生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首先,在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高中班主任必须确立积极的指导思想,实行全面面向学生的宗旨。第二,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积极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和方案。第三,要建立一个积极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把构筑学生积极发展的资质作为基础,提供优秀的德育教育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化,不仅仅停留在班级当中,因此,高中班主任要竭尽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在实行德育教育工作前,需提前培养一支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队伍,因为在校内学生和班主任接触得最频繁,学生遇到问题时班主任应当是最先发觉的,所以德育教育的顺利落实,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需要广泛涉猎知识,并使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德育理念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真真正正地接受和学习德育理念。
(二)建立工作新体系
构建新环境,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在德育教育的实际发展中,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扫清障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目前,学生的行动轨迹大多是两点一线,出入于学校和家庭两个地方,因此学校和家庭间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第一,设立德育教育合作委员会,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力量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其发挥出各自的积极作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学者或指导人员协助政治、法务部门,共同协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固定的合作点,扩大德育教育的方式,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活动。第三,要把学生的家庭作为强有力的基础,紧密联系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父母占据重要的一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同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积极的沟通知晓孩子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应用工作新方法
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应用新的工作方法。首先,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题的作用,通过使用各种教材和领域来达到科目渗透的最大化,使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使德育教育的渗透最大化。学校应指导学科老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积极指导和渗透德育教育,以达到最佳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学科德育教育的作用。第二,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因此,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德育品质。另外,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可以积极地思考、分析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例,通过这些活动和事例来强化学生的教育。针对学生的懒惰懈怠和不负责任,班主任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提高责任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责任和集体服务的重要性。
(四)努力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沟通效果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沟通结果。对于老师来说,尊重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加完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日常的授课中,必须明确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老师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完全信任所有学生。只有在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学生们才会从心底里尊敬老师,积极配合老师的指导行动,积极地与老师沟通,提高学业成绩。而且,老师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的活动和学习中,同学生们一起游戏和竞赛,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和蔼,能够更加有效地刺激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真正地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交流的目的。
(五)营造工作新文化
德育教育的开展,有时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学生都不会认真倾听,更不会真心接受,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无法发挥作用,也得不到任何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境遇,负责授课的老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德育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吸引学生的眼球,继而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肖申克的救赎》,让学生通过电影感受到幸福、自由、友谊的重要性,永远心怀希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另外,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班主任可以使用多媒体教育工具,演奏适合的音乐,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此为铺垫,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虽然高中学生心智相对成熟,但是当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也要使用一些沟通技巧,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使得沟通的效果达到最佳。同时,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并且能够和学生融洽相处,这是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基础,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为学生扫除一些学习上的障碍,使其能够将注意力都用在学习上。
参考文献:
[1]熊师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J].南北桥,2019(15):198-198.
[2]胡文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J].华夏老师,2020(8):85-86.
[3]计小妹.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