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雪
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小学 湖北 仙桃 433000
摘要:阅读,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无法避免的,对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初中英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适应阅读,将教学的目光凝聚在了学生阅读习惯上,希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阅读技能。教师在实践中,发现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创设实践机会,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英语阅读中。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走进了英语,使学生在英语世界中有所收获,改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学生在阅读材料、课堂问题和实践的辅助下,养成了联想、思考和参与的学习习惯,为接下来英语学习打好了基础。
一、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积极联想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学生掌握的与阅读有关的学习材料越多,就越能理解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学习素养,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的人。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形成联想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站在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对阅读进行剖析,让学生产生想象的动力,促使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包容性。
在学习“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在庆祝生日时候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中西方国家庆祝生日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不同的国家在庆祝生日时候的不同。学生观看视频后,意识到不同的国家受不同风俗习惯的影响,会在生日庆祝上表现出差异。接着,笔者组织学生联想自己庆祝生日的场景,说一说中国人过生日的特点。学生结合课文,了解了英国在庆祝生日的时候,会把糖果放在生日蛋糕中,收到糖果的人会是一个幸运的人。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认为中国人是通过吃长寿面和鸡蛋来表达对过生日的人的祝福。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找出了中西方在庆祝生日上的不同之处。
二、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
问题,能够让在学习道路上跋涉的学生看到方向, 促使学生向前迈进,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找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进而积极地面对,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优化自己的学习。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避免问题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难以启发学生。
在学习“An accidental invention”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茶的历史,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了提问:茶是被谁发现可以饮用的?《茶经》中讲述了怎样的内容?茶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了阅读,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茶是神农发现的,陆羽在《茶经》中提到了茶的生长特点、制茶工艺、泡茶用水等,丰富了人们对茶的认识。同时,学生结合课文对茶传入国外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自豪感。这样,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课堂学习的印象,增加了知识分析的次数,形成了英语思维。
三、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熟悉知识点的使用,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来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的阅读习惯。但是,部分教师在学生实践的时候,喜欢干涉学生,认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是错误的。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反感,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实践的时候,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的自主性。
在学习“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任务,让学生对课文信息进行提炼,动笔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缩写中,熟悉课本知识。学生在写作中,了解了感恩节的意义和庆祝方式,熟悉了火鸡制作的流程,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有了进一步挖掘的动力。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积极联想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实践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到了英语课堂中,了解了英语表达的特点,知道了怎样积累英语知识,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推动了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峰.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7(12):86.
[2]贾青梅.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