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娇
保山曙光中学
摘要:家国情怀,是对本民族、国家、共同体有认同和归属的感觉、责任和使命的感觉。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肩负起青少年在学习中承担使命的责任,教师也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利用家国情怀来激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初中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的内容示例、初中历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为主,通过对家国情怀的分析达到了培养家国情怀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家是同一种血脉,是传承文化的五十六个民族,是我们大中华的民族;有国家才有家,国安后民安,国家为皮、人民为毛,毛存于皮之上,皮不在毛也没法生存。家国情怀,从古到今一直在推动无数的先辈,为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而不断地奋斗着。家国情怀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朴实情感,是对家庭和国家深厚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要把个人、民族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我们追求实现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完美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心聚到一起,往一处使劲,把我们14亿中国人民的强大智慧与力量完美聚合,从而达到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繁荣复兴的中国梦,朝着努力了一百多年的奋斗目标不断靠近。
(二)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1.国家情怀教育能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民族的自豪心。
家国情怀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丰富和融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们不断地发展起来,并在不断创新和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初中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认识和理解,如学习四大发明,百家争鸣,诗歌,小说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传承与创新。
2.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集中体现在人人爱护祖国,维护祖国,以争取国家富强为目标。历史上无数的先辈都心系着国家命运,为国家前途矢志不懈地奋斗着。家国情怀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爱国主义。中国进入近代后,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但最后击败了外来入侵者,这是因为革命志士不断努力,林则徐去广东虎门灭烟,再到中国志愿军唱起战歌,奔赴朝鲜前线,在与敌人的浴血战斗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英雄人物;这些学习都有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
3.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从中国、日本、俄国、拜占庭帝国等国的的兴衰史中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开放包容、积极学习的文明才具有旺盛的生机和创造性,封闭保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甚至灭亡。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再次证明了这一道理,从个体到国家,再从国家到世界,环环相扣,国家发展是依赖每个人的进步,个人发展要立足于我国实力;一个国家同样也不能孤立与世界而发展,我们需要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等,互相借鉴,相互帮助,达到互利共赢。
(三)培养家国情怀的根据
从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革命战争时代,到一贫如洗,开天辟地的建设年代,再到浩浩荡荡,惊涛骇浪的改革年代,一大批有信仰、有情义、有担当的志士,为我国发展做出了贡献。每个人都要具有家国情怀,这是国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古到今,中华民族都崇尚国家大义,国与家、家和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我们都有责任为家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这个不单单只是说要有良好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和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家国情怀是时代的要求和民族进步的需要。在21世纪,要立大志,做好事,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家国天下为主,把个人的志向立在国家和为人民而奋斗的事业上,与时代同行。
二、初中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的内容示例
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而不进,体现了舍小家为一切精神;第8课中儒学讲求忠君守礼,学到对国家忠诚,矢志不渝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的精神;七年级下册8课金与南宋对峙,岳飞抗金部队纪律严明,忠心为民报国;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讲到戚继光抗倭,他当年率军英勇作战,基本成功平定了东南沿海的日寇倭患,是古代我国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七年级中国历史的知识学习将能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学习爱国英雄人物,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树立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八年级上册全部贯穿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历史事实,从地主阶层兴办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再到知识分子兴起新文化运动,中国人一直在探索拯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共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探寻,最终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农村包围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八年级的下册,礼炮齐鸣,开国典礼开始了,中华民族也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征程,中国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从长春一汽制造出第一辆汽车到今天的小车满地跑,无数的建设成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九年级学习了其他三个文明古国,探寻新的航路,早期的殖民掠夺,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国的新发展,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发展等等。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具有开放的眼光,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需要聚焦本民族的历史,还关注世界,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需要具备客观包容的素质。也让学生知道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的发展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善用历史教材注入家国情怀
历史是过去人类的活动与探索,而历史教学以其总体性、因果性与发展的特征,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家国情怀的主要阵地。现行人教部编版在历史教材中编撰了大量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从商周以血缘为纽带为形成的分封制,后来又发展到由天然的亲情上升到国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名著等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技术先进,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近代中国被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国土分离,家破人亡,卑躬屈膝的惨痛,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前途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学生明白国家受到侵略压迫,我们的小家也会被毁灭。利用这些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更好的传递出家国情怀,还能让学生认识不同时代的发展内涵,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二)巧用影像资料渗入家国情怀
影像资料适当作为教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此有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在讲到巴黎和会的时候,可以播放当时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学生、工人激愤游行示威的影片。视频播放中激发的强烈的民族感和国家情怀,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在讲解中国现代发展和成就的问题时,可以将2019年国庆阅兵节选加以讲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更接近民族复兴梦想,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体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地将个体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联合,增强凝聚力。
(三)妙用时政热点渗入家国情怀
由于中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基本上是长时间在学校学习,平时对一些社会热点了解较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会讲到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可以举例2018的中美贸易战,或者是最近的华为公司事件,公司之间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甚至影响了全球。使学生培养了全球史观,还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总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要不断增强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学习,初中的历史教育就是用于培养初中学生提高家国情怀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通过深入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昌著.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的审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张庆海主编.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吴建好,朱小红主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 初中历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王德民著.中学历史教学设计[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刘道梁著.中学历史教学伦理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
[6]温婕.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