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贵州省思南县兴隆场初级中学565100
摘要:初中的数学课程是初中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受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稍微得到解决,进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直线下降。基于这种现状,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给予几点对策,望对广大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解题能力及自主性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今后处理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得心应手。为此,初中教师应当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渐提升。以此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若要切实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时间及空间。
一、创建趣味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便是开展有趣的情景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阶段,数学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并将其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建更为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中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并结合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以确保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这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A4纸,并要求学生将手中的纸连续进行二十次的对折,并告诉教师其高度具有多少。此时,学生的好奇之心会被大大的激发出来,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使数学课堂的氛围更为活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率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往往是基于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以单一的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及严谨性,本身就十分难以理解,再加之教师枯燥的教学手段,致使学生很难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久而久之便会丧失数学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教学。数学的学习是基于未知到掌握的过程,单单只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灌输很难使学生充分掌握,而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还要组织学生亲自验证、实践理论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定理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三、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数学教学所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随着当今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孕育而生,对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场地仅仅局限在课堂当中,而应当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发现有关数学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组织学生对学校的建筑、绿化、器材等进行观察,利用所学三角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原理,进而更好地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构建有效性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以学生为本,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身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廷华.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南北桥,2018,(21):141.?
[2]薛永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刍议[J].中外交流,2018,(49):71.
[3]吕莹莹.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9,21(1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