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血透室;四川乐山332000)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均对30例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并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内瘘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以及内瘘针滑脱率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内瘘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以及内瘘针滑脱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对血透室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其敏感指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
前言
血透室的敏感指标是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结局的重要因素,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只有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控制其敏感指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透析的结局[1]。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敏感指标方面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0~72岁,均值(56.14±2.36)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透析适应证的患者;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均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1)组建小组:在科室内组建敏感指标控制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并明确每个成员及组长的职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内瘘针穿刺失败、渗血以及滑脱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内瘘针穿刺失败:在穿刺前需对患者的穿刺部位及其血管弹性和进针方向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选择没有静脉瓣的血管实行穿刺,若该部位出现血肿的情况,可使用冰袋冷敷,1d后再实行冷敷,并使用喜辽妥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涂抹;(3)内瘘针渗血:对部分病人利用扣眼法与钝针合并进行穿刺,穿刺后向内拉紧双侧的皮肤,并覆盖输液贴,穿刺时若出现渗血,可使用无菌棉球对针眼进行按压,同时还需要使用胶布进行固定。(4)内瘘针滑脱:小组成员首先需要评估内瘘针滑脱的风险,高风险者需要重点关照,同时还需要在该类患者的床头粘贴预防脱针的标语;其次在穿刺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若患者的意识不清晰,可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乱动;穿刺成功后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其采取适宜的固定方式。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内瘘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以及内瘘针滑脱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内瘘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以及内瘘针滑脱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影响血液透析结果的敏感指标主要有内瘘穿刺失败、内瘘针渗血以及内瘘针滑脱三种[3]。
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的敏感指标,才能提高内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渗血以及滑脱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改善血液透析的结局的目的[3]。集束化护理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计划性护理的优质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帮助护理人员改变目前的护理状态,致力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确保护理的有效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进行血透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患者的内瘘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渗血率以及内瘘针滑脱率明显比护理前低(P<0.05)。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敏感指标这一方面,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血透室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敏感指标,提升内瘘针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渗血以及滑脱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怡,吴爱芳.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v.25(05):147-149.
[2]刘正翠,邹淑霞,吴媛,等.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024(017):62-64.
[3]冯慧婷,陈文婷,邱丽芳.集束化护理结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2):78-81.
[4]肖光辉,张闻娣,朱艳,等.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血透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013(005):453-457.
[5]张素馨,刘文虎.集束化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0,v.33(04):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