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选取耳石复位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李紫瑶
[导读]

李紫瑶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 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在治疗中选取耳石复位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之间神经内科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取耳石复位法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运用耳石复位模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无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耳石复位法;治疗效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约占医院内接受所有眩晕患者的17% ~ 22%[1]。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头部的运动到达一定位置,引起暂时的眩晕症状,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等,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因。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研究患者的疾病史和临床实验来归纳该项疾病的各项特点。
1 资料方法
1.1患者的基本资料
   从我院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之间,在神经内科选取82例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患者。年龄在5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7.2)岁。2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的患者给予耳石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注,每次20mg,每日一次。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器耳石复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让患者坐与耳石诊疗椅上,选择对应的程序,选取对应的治疗模式。
   每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未见复发。
1.3 统计学
   本文采用的是SPSS25.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计数型指标(治疗有效率)通过例(n\%)来表示,然后通过x2进行检验。P<0.05,结果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例),治愈的有22例(53.66%),明显效果的有12例(29.27%),有效的有4例(9.76%),没有效果的有3例(7.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29例),治愈的有10例(40.74%),明显效果的有11例(26.83%),有效的有8例(19.51%),没有效果的有12例(16.67%),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为X2=606090,P=0.0101,P<0.05。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简称:BPPV)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类别的周围性前庭性疾病,也就是耳中经常见到的眩晕性疾病。若是患者的头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眩晕,而且会伴有自主神经以及眼球震颤等各种临床症状。可见于各种年龄段,老年人比较多见。这种病是有自限性的。有85%左右的患者病变处为后半规管,10%左右的患者病变处为外办规管,只有2%的患者病变处为上半规管。该中疾病可是原发性质的亦可是继发性质的[2]。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多数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耳石移位导致的。由于本病的症状与颈椎病或一过性脑出血相似,患者主诉时只描述自己的症状,容易误诊漏诊,因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耳石复位又被叫做机器复位,能够使耳石在管壁内沿指定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使附着于壶腹脊的耳石自动脱落,到达椭圆形囊,使黑色细胞彻底清除并吸收。在治疗过程中,使耳石能精准、有效、顺畅地移动[3]。另一方面,个别患者身体功能差,耐受性弱,可适当加速复位完成。同时,治疗结束后,建议患者一周内不要做剧烈活动,适当使用高枕,防止再次脱落复发。加之,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住院环境,对病房内的卫生进行每日定时打扫,鼓励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内心想法及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安慰和解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需求及疑问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可利用安慰、鼓励性语言,和患者进行交谈,让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被呵护,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得到患者对自身的重视,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爱护,从而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在得到患者的高度配合后,可指导患者使用深呼吸的方式或调整患者体位,让患者感觉身心舒适,从而使患者得到放松。同时,患者应注意头部尽量向健侧倾斜,以巩固疾病的疗效[4]。本次通过研究分析,治疗组经过耳石复位治疗,半数以上症状立即消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无不良反应,有效率达到92.68%,与对照组有效率70.7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运用耳石复位模式,治疗效果明显,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且患者感受不到疼痛,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陆敬,何利兴,卢华,王德雄,姜万富,张玉峰,黄洁莲,郑洁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治疗后发生残余头晕的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342-2344.
[2]李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复位治疗后短期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人健康,2020(14):166.
[3] Zhao Qiang.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ston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J].]1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6(0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