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沉陷的原因及施工处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4期   作者:田武姿
[导读] 路基是道路的基本结构,正是由于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度,才能保证道路可以正常使用而不会沉陷。
        田武姿
        北票市公路管理段 122100
        摘要:路基是道路的基本结构,正是由于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度,才能保证道路可以正常使用而不会沉陷。但是在道路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稳定性原因,造成路基出现各种病害情况,最终导致道路沉陷,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只有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强度,才能避免道路出现沉陷。
        关键词:道路沉陷;施工处理;对策研究
        引言:近些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人均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给交通道路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道路沉陷的现象。道路的沉陷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阻碍了正常的交通通行,影响了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的交通事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沉陷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本文将道路沉陷的主要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以参考,提高道路的整体质量。
1.分析道路沉陷的出现原因
1.1设计因素
        很多时候道路沉陷的主要因为是在设计阶段出现了问题,因为设计不合理造成了道路施工中留下了隐患,这主要表现在设计人员没有对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实地勘探,如果施工现场有着特殊的地形地貌,这就需要在施工的时候使用特殊的原料,或者不能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需要施工人员针对特殊地质进行特殊设计,而如果没有考察这个环节,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设计人员将所有可能造成道路沉陷的要素加入进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设计[1]。
1.2施工因素
        在道路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施工活动,所有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通过相关的考核,保证施工质量。但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管理松懈,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大部分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偏低,操作技能不符合要求,这就给施工留下了隐患;部分施工单位追求经济利益,使用价格较低的劣质材料,并且降低铺筑厚度,在压实的时候减少次数,道路的各处厚度不一,无法保证稳定性,达不到相关的承载强度,在投入使用之后很容易出现沉陷问题。
1.3路基刚度因素
        路基综合刚度不达标,按照相关要求,路基在建设好之后,有一个合理的沉陷范围,在这个沉陷范围之内路基有着良好的抗压能力,从而保证道路不会沉陷。因为施工原因,同一条道路,在不同的地段有着不同的施工效果,路基刚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就导致了即使是相同的力作用在同一道路的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沉陷情况,在一些路基刚度较弱的地面则会发生严重的沉陷,导致道路无法使用。
2.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应对方法
2.1高填方下沉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通过分层填筑的方式可有效的解决高填方的沉陷问题,在建造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虚铺的厚度,使填土的高度保持在30cm之内。

在处理路基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并要做好该地区的地质考察,在进行填筑的时候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案来避免出现沉陷问题,采用合适的控制方式实现对高填方结合部的控制,具体措施包括:①在结合区域设置好台阶;②使用小型机械设备对较为狭小的区域进行压实作业;③在回填工作的时候避免超厚填土,通过击实实验保障压实的质量;④对压实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把控,并提高工作效率。⑤在压实的时候保障横向接头取值在40-50cm的合适范围[2]。
2.2重视对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
        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道路路基进行沉陷观测,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道路沉陷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可以避免出现过往车辆发生侧翻等安全事故,但是现在经常使用的几种观测类型主要有:①对地面分层沉降的观测②地面分层沉降的技术③对地面深层观测的技术。观测人员在开展观测工作的时候,可以同时使用各种技术,从而可以适应对不同环境下的观测评估,从而达到有效的观测数据。通过对道路路基地面的沉降观测情况来看,在进行一定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控制效果,这就要求加强对沉降观测的重视程度。
2.3针对软土地基超限沉陷控制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分析
        道路施工地区如果是软土地基,那么出现沉陷的几率就相对较高。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换填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在实施换填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要对路基底部进行充分的加固,保证底部的稳定性和路基的强度,不仅如此,在进行换填土料的时候,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土料。在解决路基沉陷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使用投入石头达到挤出淤泥的效果。在进行具体执行的时候还要注意:这种技术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只适合地表面较软的区域,比如土质较为松软的地方,沼泽或者流沙地带。如果在使用这种技术的时候不能达到上面的条件,那么在填土的时候就会遇到较大的阻碍,不能使用机密桩,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过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解决湿陷性土质或者砂性土质,工作效率很高,效果很好[3]。
2.4道路路基范围内的各种管道回填密实性处理
        在道路路基施工的时候,要对范围内存在的一些管道进行回填,回填必须进行密实性处理,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砂砾或者其他材料回填。而对于一些疏松土质,要及时的进行密实性处理,对范围内的一些垃圾材料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清理,保证干净程度,只有对原来的地面进行干净清理,保证地面没有其他杂质,才能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当路基填筑施工高于地面1米的时候,要保证清理路基范围内所有的杂质,尤其是一些地表植被,树根和腐烂物等,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动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处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洞穴,沟壑,裂缝等,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填压实。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条件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合适的施工处理对策来防止出现道路沉陷的问题,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提高道路整体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车辆安全通行,这也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道路沉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的施工处理对策,希望可以在道路施工中得到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博.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措施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9):241~242.
        [2]刘威.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254~255.
        [3]刘博.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