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国人技能实习生教育制度的变迁与对我国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3期   作者:王坤
[导读] 众所周知,日本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
        王坤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绪论:
        众所周知,日本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现在已然进入了一个严重的名为“少子高龄化”的社会。为了应对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的将来产生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出台了多种措施和手段。其中包括:1、提高人口素质,其中对劳动者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极为重视,通过对于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求提高劳动者个人的单位时间劳动生产效率。2、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简化工作流程等手段,提高机械等器材的功率与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3、延迟退休。2013年日本通过修改法律,希望一改往年的60岁退休的规定,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延迟退休制度将于2025年在日本企业中全面实行[ 日本厚生劳动省—《高年齢者雇用安定法の改正》:
https://www.mhlw.go.jp/seisakunitsuite/bunya/koyou_roudou/koyou/koureisha/topics/tp120903-1.html(2020年10月30日查阅)]。4、退休人员的再雇佣。日本是一个长寿国家,绝大多数人在退休时身体仍然十分健康,而且专业技能依然熟练。通过对这些退休人口的再雇佣便可以有效增加劳动力。5、活用女性。在日本女性有结婚之后便辞职做全职家庭主妇的传统,为了将这部分女性作为有效的劳动人口进行灵活利用,日本政府同样积极地为家庭主妇走向工作岗位创造条件。为此,日本于2015年制定了《女性活跃推进法》。但是由于效果不明显,日本政府又于2019年对该法进行了部分修正[ 日本厚生劳动省—《女性活躍推進法の改正》:
https://www.mhlw.go.jp/content/11900000/000589726.pdf(2020年10月30日查阅)],效果如何还有待将来继续观察。6、积极引入国外劳动力。其中的措施比如有放宽和简化入籍的条件和手续,让在日本工作的外国高级人才能够继续留在日本做贡献。还有就是本文将要重点介绍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
        本文将就《外国人技能实习生》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缺点,以及对于同样已经进入少子高龄化社会的我国有什么启示和借鉴作用等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希望我国对日本的外国人研修制度的优缺点进行扬长避短,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一、历史沿革
1起源
根据主管外国人技能研修制度的单位JITCO(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国际人才协力机构)的说明[ 日本公益社团法人国际人才协力机构官方网站:
https://www.jitco.or.jp/ja/regulation/(2020年10月30日查阅)]显示,该制度始于上世纪1960年代后期,当时日本企业开始在国外建立工厂并招收了大量的当地员工。为了提升当地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以及对于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理解,日本开始将部分员工派往日本进行各种必要学习。通过具体实践发现,该制度效果良好,不但提高了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也使得当地员工对日本文化以及日本式管理方式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赞同。不但提高了当地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还保证保证了产品合格率,并为日本企业融入当地社会,赢得广泛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变迁
1981年日本对有关于出入境管理的法律进行了部分修正,从而设立了外国人研修制度。1990年2月,又通过对法律的修改,“研修”这一在留资格被正式确定下来。日本又于1993年确立技能研修制度。该制度与上述研修制度的区别是,外国人通过研修制度来到日本,其技能取得主管单位认可之后的外国人在研修结束后方可取得实习签证。当初研修加实习的期限为2年,1997年4月被延长为3年。虽然实习制度于1993年早就有之,但由于首先需要以研修生身份进入日本研修,因此长时间以来将技能实习生习惯上仍旧称之为“研修生”。不过,“技能实习”签证作为一种在留资格于2010年才被确立,以此原本的技能“研修生”变成了技能“实习生”。名称虽然有所改变,但实质能容基本相同。
近年来,为了留住在日本已经有了相当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实习生,日本又将制度进行了适时调整,将实习生的在留期限被延长为10年。

二、目的与内容
1目的
         按照日方的说法,该制度的目的在于将日本先进的技能、技术或知识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归根到底,日本认为这是一种日本对外展开的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在《有关外国人技能实习合理实施以及技能实习生保护的法律》[ 日本厚生劳动省—《外国人の技能実習の適正な実施及び技能実習生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 (平成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法律第八十九号)》:
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0661731.pdf(2020年10月30日查阅)](以下简称技能实习法)中明确强调,“禁止将技能实习作为调节劳动力供需的手段”(第3条第2项)。
2技能实习制度的主要内容
         外国人实习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其母国学习并掌握某种技能并想要继续提高技能或技能的熟练掌握等方面有困难的情况下,技能实习生与日本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或个体业主等缔结劳动雇佣关系,然后赴日学习以解决上述困难。实习期限为最长5年,相关实习内容也要在事先制定的实习计划之下实施。
        外国人实习生具体可以从事的工作有:
①农业关系:主要分为耕种农业(果蔬耕种、采摘、包装等)和畜产农业(家畜家禽养殖以及榨乳等)。
②渔业关系:主要分为渔船渔业(跟随渔船出海,杆钓或网捕)和养殖渔业(各种贝类养殖加工等)。
③建筑业:共22个业种33种工种。比如:泥瓦匠、木工、空调安装、石材加工、钢筋工等。
④食品加工制造业:共11个业种16种工作。比如:禽肉类加工、面包生产加工、咸菜生产加工、便当生产等。
⑤纤维服装类:共13个业种22种工种,比如:布匹纺织、布匹染色、内外衣加工、汽车座椅缝制等。
⑥机械、金属加工类:共15个业种29种工种。比如:铸造、锻造、涂装等。
⑦其他:共14个业种26种工种。比如:家具生产、印刷、焊接、介护等。
⑧此外还有特定的机场服务,比如:机舱清扫、货物搬运等。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统计[ 日本国土交通省:
https://www.mlit.go.jp/common/001273509.pdf(2020年10月30日查阅)]显示,截止2018年3月,在日外国实习生人数为约28万人。根据日本“外国人技能实习机构(OTIT)”的调查显示,2018年赴日研修生最多的为越南(196732人),其次为中国(89918人)、菲律宾(35515)、印度尼西亚(31900)、泰国(11403)等。多年来中国的实习生曾一直霸占人数榜榜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而且工资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中国与日本的收入差距已近得到大幅缩小。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曾经的高收入魅力已经在逐年减退。同时,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实习生的增加说明,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大力推进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践行“中国+1”的国家战略关系。

简单而言,该战略的目的就是不要把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以进行的险控制。当然,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用工成本的增加,被迫让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成本洼地转移。当然,其中还包括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技能实习生之外,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也在逐年增多,这也从侧面说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联系的增加。
同样根据上述OTIT的统计显示,日本吸纳国外实习生的业种人数和占比依次分别为,机械金属加工(72673人,占比18.7%)、建筑(71299人,占比18.3%)、食品加工制造(70401人,占比18.1%)、农业(39295人,占比10.1%)、纤维服装业(81789人,占比8.2%)、渔业(4208人,占比1.1%)等。
上述数据说明,机械金属加工占比最高,这首先印证了日本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样建筑所占比例较高也说明,建筑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属于日本人常说的3K,即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工种,因而一般日本人不愿从事该行业,需要引进大量外来人口。
在此想着重对日本农业所面临的的困境进行讨论。日本和中国一样,单位人口耕地面积狭小,缺乏良田而且农业人口严重不足。具体到日本而言,日本不仅多山地少平原,而且耕地面积稀少(449万6千公顷[ 日本内阁府数据统计:
https://www5.cao.go.jp/keizai-shimon/kaigi/special/2030tf/281114/shiryou1_2.pdf(2020年10月30日查阅)])的地理结构,导致日本必然只能是一个农业小国,因而逼迫日本只能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追求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从上述农业领域所吸引的外国实习生人数来看,日本虽然是一个农业小国但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当然,这同时也说明日本农业生产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2018年日本粮食自给率仅为37%,为历史最低)。除了上述多山耕地面积少等天然地理限制问题外,农业人口的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农业人口不足的首要原因便是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比较脏累而且收入相当较低,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致使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不高。在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年龄普遍在五十岁以上,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愿意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两国还都面临着从事农业人口年龄过大的问题,其原因之一也是跟农村人口的减少有关。按照日本人的总结,现在农村日本处于严重的“过疏化”和“少子高龄化”阶段,并且在继续恶化。“过疏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特别是东京大阪等大城市集中,使得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少子高龄化”指的是由于年轻人口向城市的移动和定居导致农村的生育人口不足,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后继人口不足。由于年轻人口的不足使得留守的人口基本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虽然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欲旺盛意志坚定,但由于年老力衰的原因致使使得生产率下降。因此,日本亟需从国外引进年轻的劳动人口来帮扶农业生产。

三、制度的优缺点
(1)优点
  不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个人角度而言,基本上可以说该制度是一种双赢的好制度。
①从日本的国家角度而言,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日本极大地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困境,提高了日本的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②从日本企业角度而言,不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难题,而且由于研修生工资较低,也不用同日本员工一样提供大量福利,比如不用支付奖金等,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用工成本的同时,可以降低产品单价,提高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③有效的提升了日本的软实力,日本的文化、制度、管理方式等随着研修生的回国也会被带回当地,对日本的宣传有积极作用。
④从研修生角度来讲,虽然相对日本员工待遇不高,但对于母国的低收入工作,在经济上还是有很大利好的。比如九十年代进入日本的中国研修生回国后很多人都够买了房地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房地产价格暴涨,当初购买的房产价值也随之高升,变相赚取了大量利差。
⑤经济角度之外,很多研修生的确掌握了技术和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对于回国后的谋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⑥从研修生派遣国家角度而言,大量外汇被带回国内,对发展经济而外汇不足的困境有所缓解。
⑦各种各样的机构通过向日本派遣研修生而派生出大量工作机会和利益。
(1)缺点及问题点
所有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研修生派遣上同样也有不少问题。
①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来日本学习技术,但是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廉价劳动力,比如很多研修生从事的是做便当、水产处理、水果采摘等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因此来日本学习技术根本无从谈起。很多研修生也本身也仅仅是抱着来日本赚钱的想法,毫无技术学习的概念和意愿。有的单位甚至给与研修生的工资低于法定最低工资而收到批判[ 2019年3月6日《中日新聞》朝刊29面。]。
②文化壁垒。日本的文化保守而排外,由于文化的不同外国人很难融入日本社会,致使日本人和研修生之间很容易出现摩擦、矛盾甚至尖锐的对立,甚至出现杀人等暴力事件。
③非法滞留。由于研修生自身也认为自己仅仅被当做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因此以赚钱为目的的研修生不少人选择在合同到期之后甚至到期之前就逃跑,通过打“黑工”的形式以求赚取更多收入。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还有可能孕育其他的犯罪行为。
④犯罪现象频发。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左右,日本的新闻媒体有关越南研修生在日犯罪的新闻报道集中出现[ 《产经新闻》网络版:
https://www.sankei.com/premium/news/201220/prm2012200008-n1.html
《文艺春秋》网络版:
https://bunshun.jp/articles/-/41572等(2021年1月3日查阅)]。包括中国研修生在内的违法行为在内,对研修生以及其母国的形象差生了不良影响。
⑤情感生活难以解决。研修生的年龄基本被限定到20岁到40岁之间,而且往往只身一人来到异国他乡,以前甚至规定3年的研修期间之内是不允许回国的,致使其情感生活无法释放。
特别是女性研修生,如果在研修期间怀孕基本上就只能被迫回国,因此甚至出现了研修生怀孕生产而不敢向单位报告而最终致使婴儿死亡的事件发生[ 《中国新闻》网络版:
https://www.chugoku-np.co.jp/local/news/article.php?comment_id=699019&comment_sub_id=0&category_id=256(2021年1月3日查阅)]。

结论:
         中国现在也同日本一样面临着严重的“少子高龄化”挑战,将来我国效仿日本从国外引进劳动力或许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在对日本的经验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也要防止和减少在日本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先我们应杜绝名义上十分高大上而内容上却是名不副实的现象,我们可以坦诚地以《引进外国劳动力支援国内建设计划》等名称进行劳动力引进。其次发挥我们热情好客大度开放的优良传统,让外来劳动力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既要让他们在经济得利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和谐的家庭般的温暖。再次,我们应该把制度设定的更为人性化,比如可以同时引进夫妻二人或家人朋友等,以便解决他们的情感需要,这样便能更好地使他们专心专注于本职工作为我国做出更多贡献。让然还要在制度设定上保障好他们的权益。
         通过良好的制度建立,我们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难题,而且可以为我国文化等软实力的输出极大推动。同样,将来我国的企业或公司在出国建厂或承包工程时,可优先录用这些曾在我国工作生活,并对我国文化有相当认同和理解的当地员工。当然,我们在引进劳动力的同时,应该首先以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员为主,对国家的大战略进行有效配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