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香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 266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畜禽养殖数量持续增加,产生的粪便不断增加,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针对畜牧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养殖环境的控制问题,开展全系统的理论探索,结合我国当前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对应问题的有效剖析。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
引言
随着规模化养殖规模扩大与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直接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平衡造成影响。规模化养殖时要重视污染物处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将养殖污染降到最低,保证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稳定。
1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
1.1对水资源的影响
传统的散养模式不能及时处理牲畜产生的排泄物。在科学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我国各地开始采用规模化养殖,养殖数量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尤以牛、羊等牲畜增幅最高,相应的牲畜产生的养殖废水和粪便也随之增加。对养殖户来说,将牲畜聚集在一起和散养区别不大,他们缺乏相关的环保知识,没有意识到牛羊粪便中包含的氮、磷、钾等有机物质经雨水冲刷会影响地下水源,导致水体恶化,威胁日常饮用水的安全。
1.2对空气的影响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牲畜产生的废物中含有的有机质含量非常高,这些废弃物质堆积在一起,夏天经过发酵后刺鼻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影响周边的空气,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1.3对土壤的影响
规模化养殖需要圈出一部分土地,从当前发展环境来看,很多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并不达标。牛、羊等家畜产生的废弃物不能做到科学无害化处理,多数养殖户直接在农田堆肥,一般来说,养殖数量大于种植面积,养殖户一定要切记,动物粪便不一定能帮助农作物茁壮成长,如牛的粪便含水率高,通气性差,在自然环境下不易分解,称为“冷肥”。羊粪中细密干燥,分解快,通气性较好,称为“热肥”。其余还有一些肥料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混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总之,过量的粪便堆肥会破坏土壤环境,如果没有科学的指导,不利于植物健康生长。
2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环境保护策略
2.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
防范规模化养殖场对生态环境破坏,首先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规模化养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这项工作完成质量取决于参与者。大量调查发现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管理人员对于养殖经济效益非常重视,而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为数不少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并未建立起专门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对污染物不加处理直接向环境中排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当地基层动物防疫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对养殖场饲养管理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培训,从意识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度。
2.2健全环境保护制度
环保部门一定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根据当前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标准,确保每一项职责安排能严格按照要求在行业发展中落实,加强和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和水平。
环保部门应持续加大对土壤污染方面的检测和检查力度,对常见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时刻监控,一旦发现超标污染物或新型污染物一定要及时上报,开展排查,及时处理,找出罪魁祸首,严格惩处,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和实施方法,利用定期对比法对治理效果观察对比,以便及时改进。在当前环境工程治理过程中,应将控制土壤污染的源头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和应对措施,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从源头入手,开展预防工作,采取有利措施降低污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总体提升土壤质量。同时加强企业环保意识,引进先进科学仪器和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和有害物质处理准则进行科学生产,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2.3利用新技术改进饲养模式
从生产源头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控制环境最有效的手段。(1)可利用相关技术对养殖场的饲料进行改进,根据禽畜的吸收情况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配比,科学喂养可使禽畜最大程度的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减少粪便中未吸收的蛋白质。(2)从养殖和环保的角度对养殖业进行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微生物与植物的依存关系进行生态养殖。在厂房选择与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通过厂房结构的改造将污染物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例如将粪便集中收集,可以对粪便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经过一系列的工业流程如消毒杀菌包装,粪便可以改造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肥料。通过人类技术手段的干预将一个污染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原材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给养殖者赢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3)养殖场地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选择有利于管理和生产的地点,例如养殖场应该选择周边有田地、果园的厂址,使禽畜的粪尿可以快速的进行转化,减少流通的环节。在水源条件适宜、交通便捷的情况下应该选择远离居民居住的地点。
2.4加强畜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畜牧业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行业,技术人才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在科技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下,要积极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首先要高度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重点培养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利用畜牧行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及技术交流等提高专业能力,对农牧民定期开展相关的养殖技能培训。其次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专业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规范的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及各种奖罚机制等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并通过精神与物质上双重激励来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升畜牧业专业团队的专业能力。
2.5加大资金投入
为保证养殖污水治理问题的顺利进行,还要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发挥其引导职能,支持养殖污水治理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首先,政府可以创新融资机制,将养殖污水处理项目投放到经济市场中,用来吸引社会资金不断投入。其次,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报纸来报道养殖污水治理中存在资金问题,从而吸引社会资金,帮助建设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我国污水处理厂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许多设备经过多年的运行出现设备老旧、破损等问题,导致处理效率不高。因此,完善养殖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十分必要。不断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还能提升处理效果,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要做好污水分流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污水治理水平。也要加强对养殖污水处理系统维护工作,这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维修人员要定期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检查,尤其对城市偏僻或郊区的处理系统更要做好维护工作,记录工作,更好地掌握实际情况。
结束语
总之,规模化养殖对畜牧生态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环境控制方法,将规模化养殖污染降到最低,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友平.浅谈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畜牧业环境,2020(01):5.
[2]刘桃花.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1):52.
[3]刘营.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