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9期   作者:张超
[导读] 现如今,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当中

        张超
        北京顺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顺义 101300
        摘要:现如今,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当中,桩基础作为一个建筑成败的最根本因素,其施工技术可以说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提升桩结构的基础建设,还能够为整个建筑的整体结构塑造提供良好的保障以及支撑作用,规避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当中因为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危险事故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当中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希望在针对其基础概念、类型解说以及具体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之后,提升基础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在建筑施工中的投资,由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再一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该时期的变革要紧跟先进技术的不乏,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核心所在,将建筑产业进行全面的更新升级。同时还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智慧绿色的方向实现转型。新技术、新的管理体制的实现都是建筑工程转型的关键所在,其中BIM、大数据、智能化等的快速发展也将会对建筑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打破传统建筑工程的壁垒,实现交流开放,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1桩基础概述
        桩是将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荷载传递给地基土并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传力构件,其横截面尺寸远小于其长度。而桩基础是由埋设在地基中的多根桩(称为桩群)和把桩群联合起来共同工作的桩台(称为承台)两部分组成。按照桩的承载性状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等类型。桩基础可以是一柱一桩的形式,也可以是单排桩、多排桩,或由多根桩组成的群桩基础,基桩可以部分或全部埋入地基土中,群桩通过承台连接成一个整体,当桩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下时成为低承台桩,承台底面高于地面时成为高承台桩,建筑工程中多使用的是低承台桩。通过桩基础可以将荷载传递到力学性能良好的地基持力层上,以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中。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见的桩基础类型
        2.1灌注桩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将这些孔洞提前钻好,然后在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参数之间所形成的误差进行控制,使其能够处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当中,规避所钻出来的一些空洞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与施工标准不符合的情况。在这过程当中,所钻空洞大小能否与施工标准相符合,则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效率以及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对基础面面积提升来进一步稳定打桩机的稳定性,并采用周期性来对灌注柱进行监测与检查。
        2.2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是采用静力压桩机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分压入地基土层中成桩的施工方法。相比灌注桩而言,静力压桩所采用的的预制桩可相对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相对可节省钢筋40%,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但静力压桩技术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静力压桩技术的应用情况仅仅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区域,土质较硬的区域使用该技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土层的结构,对土体产生极大的负面。
        2.3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是在桩上使用振动锤刚性连接,形成一套振动体系。

振动锤带动整套体系上下振动,强迫与桩接触的土层产生相应的振动,迫使土层强度下降,阻力降低,从而使桩在振动体系压重作用下沉入土中。在采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时,要注意:一是施工前认真检查机械设备,保障设备工况良好,确保设备连接牢固,没有间隙或松动。二是振动时间不宜超过10-15min,如配合射水,可适当减少振动时间,当下沉速度变快,振动应适当变慢,如遇桩不下沉、下沉速度小于5cm/min、桩头冒水情况,应停止振动。三是振动下沉应连续,不可中途停顿或较长时间的间歇。四是振动沉桩主要适用于砂性土和粘性土,根据桩型和截面不同,振动桩下沉必须的振幅为:钢板桩及下端开口的钢桩及截面小于150cm的其它桩(砂性土4-10mm,粘性土6-12mm);截面<800cm2的木桩和钢管桩(闭口)(砂性土6-12mm,粘性土8-15mm);下端开口的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桩(管内配合挖土)(砂性土4-10mm,粘性土6-12mm)。
        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及运用策略
        3.1基本准备环节
        施工前期的各类基础准备工作是保障桩基础施工技术性能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所以,技术人员首先要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工作,准确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与环境情况,保障后期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结合桩基础施工的相关计划与需求开展机器设备的调试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得以正常发挥。再次,落实作业面整理施工,有效降低各类因素对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增强整体施工质量。
        3.2成孔要点
        (1)桩孔定位时,要重新测定桩位,进而保证最终制定的桩位合理性。(2)进行钢护筒埋设时,要利用黏土填充,完成填充后,要做好压实作业,护筒顶与孔口处地坪相比,要高出20cm左右,避免地面出现积水,引起孔口塌陷问题。(3)开展钻孔作业时,要检查护臂与排查泥浆比重,作业人员要将排查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2~1.3。(4)进行钻孔作业时,大量松散泥土落在地面上,为了避免这些泥土对施工作业造成不良影响,要及时清理干净,确保现场可以始终都处于清洁状态。
        3.3桩基础的选择、断桩的处理
        首先,设计人员要对桩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需求、地形、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环境、工程造价以及工期等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后,在保障桩基承载力符合施工的实际需求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桩型和成桩工艺。在设计之前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桩位距离进行合理设计。如桩基础施工中发现桩身倾斜,但未发生断裂,且桩长度较短情况,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合位法处理。最后,对于断桩要迅速的提出钢筋笼,重新钻孔,将孔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重新下钢筋笼和灌桩。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施工管理以及控制内容,有效的增强建筑施工中桩基础的稳定性。在后期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当不断增强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防止在后期的施工过程当中出现施工中断的不良现象,另外,还需要对所设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将要出现的问题或者超出预想范围之外的一些意外性问题做好预防以及应急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融入较为先进性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的过程当中,优化人类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柏腾.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9):49-50.
        [2]韩存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5):6-7.
        [3]程学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3(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