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传乐
济南市上新街小学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应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培养。但是,仅依靠学校进行道德教育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目的。家庭学校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周围的各种资源,在家长和老师的合作下可以提高学生德育的素养。
关键词:家校合育;德育;素养.
前言:随着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本文主要对家校合育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中学生德育的改善。
1、家校合育模式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1.1实现家校教育的互补作用
在学习阶段,每个班级都有很多人,老师需要一个人来与数十名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打交道。基于此,学校教师很难在各个方面关注和教育学生。至于学生的父母,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特点,并且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互动,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学生的父母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许多父母在道德教育理论上欠缺经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情绪化,而教师在教学和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通过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了学生德育的相互补充,以充分理解学生,采取更加合理的德育策略,增强了学生德育的效果。
1.2整合并解决家庭和学校缺陷对德育的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已经注意到德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学生的父母,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不同和个人素质的差异,在处理孩子的教育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例如,一些父母没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如果父母能够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友好的态度与他人交谈,并有良好的爱好,他们自然就会感染学生的行为质量。但是,许多父母缺乏养育子女的约束。例如,一些父母喜欢喝酒,经常在喝酒后不礼貌地讲话,或者他们喜欢在家中暴力,或者以粗鲁和不孝顺的态度对待长辈。当学生在如此熟悉的环境中成长时,请想象一下,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
2、家校合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没有足够重视父母的教育作用
父母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尽管学校已逐渐成为学生的教育主体,但此时的父母的教育作用仍不能忽视。但是,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与家长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入学后,学校主要负责教育,认为他们没有事先的教育责任,而学生的教育质量也应归功于学校。对于学校而言,应试教育是其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经常被忽视,学校与家长之间没有良好的教育协调机制,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基本上集中在学习上,而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道德教育很少涉及。
2.2父母的教育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下,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合适,最有效的家庭与学校合作,互助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即使学校意识到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家长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教育作用不足。具体而言,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通常允许父母在放学后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分配的作业。这时,父母的教育作用主要是督促学生写作业或辅导学生不知道的问题。目前,教育角色和学校教师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父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每句话和每一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必须在成长的各个方面指导和教育学生,而不是仅仅限制他们学习。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很明显,父母的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3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
根据当前的初等教育模式,为了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未来相互教育的目标,必须在父母和学校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父母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从目前的教育现实来看,除了父母对学生教育的误解以及学校对父母的教育作用重视不足外,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沟通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牢固而完美的机制。这将使学校和父母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不可避免地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分歧,这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非常不利。
3、家校合育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3.1重视家庭和学校合作中的德育教学
通过家校合育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家校合育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双方积极参与。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以促进学生对德育的重视。首先,学校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家校合育对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研究的重要性。其次,学校逐步改善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包括课程组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为实施德育教学理念铺平道路。在学校和家庭中,学生的表现通常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庭与学校合作机制,使父母也意识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对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双方履行各自的教育职责,对学生的有效监督管理,为德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庭不仅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时,还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了使家校合育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单向沟通转变为互动,调动父母的积极性,以从家庭到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
3.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等。通讯聊天,可以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当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与父母沟通和合作,家校合育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
3.3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互利合作来教育学生
学校组织一些关于道德教育课程的讲座,例如家庭讲座。讲座内容围绕着一些令人难忘的案例,结合适当的背景讲给孩子们德育的故事,在故事的影响和解释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融合自己的情感。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会议上的活动,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们交流会议的内容,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结束语:学校作为德育的主要阵地,以德育工作为重点,搭建了众多德育活动平台,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学校努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有效结合,探索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道路,有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孙伟民.创新家校合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的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6(11):68.
[2]陈俊平.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更好实现家校合育[J].教育,2017(2):00040-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