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围绕学生生活,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用议题式教学法,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它促使学生构建学科知识,增强思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由美国出版的《社会议题教学手册》。将其定义为:“以议题为核心,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议题,获取并运用知识的方式。”[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注明:“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2]初中与高中思政课程一脉相承。因此,初中可以借鉴高中的课改方式,将议题式教学法运用到思政课中。以此培养初中生的学科素养,切实做好初高中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本文选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的《开放互动的世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进行议题式教学进行探索。
一、设置教学目标,旨向核心素养
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才能依据目标规划具体的教学过程。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目标需要融汇知识、能力、情感三种目标。同时它也要显示对学生的国家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的栽培。教学目标既要求把握三维目标,更要旨向核心素养。因此,我结合教育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水平,立足于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中,我将议题式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第一,国家认同:认识到当今世界的三个主要特点,树立全球意识。体会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对祖国的发展充满自信。第二,理性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从国家和人民生活层面,辩证看待世界变化带来的影响。第三,社会参与:积极融入世界,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宣扬,对外来优秀文化学习借鉴。
二、精选教学议题,启发学生思维
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这条纽带连接学活动的始终。好的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它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科任务展开。通过解决具体可议性问题,实现目标。选择议题时,教师要清楚学生经验和知识水平,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议题来源于哪里?它既可以源自时政热点,亦可来自社会生活实例。设计的议题还要体现探究任务。探究任务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第一阶,知识和经验的输入。第二阶,知识和经验的输出。第三阶,知识和经验的高级输出。
在《开放互动的世界》一课中,理解“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样性”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怎样的?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结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这一时政热点,设置议题。总议题为进博会顺应世界发展趋势。
分议题设为如下几个:
1、进博会能成功举办,说明世界具有什么特点?(一阶)
2、进博会折射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影响利大还是弊大?(二阶)
3、进博会涌现品牌跨界合作的事例,启示应如何对待多样文化?(二阶)
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你如何推广家乡的特产?(三阶)
5、与外国友人因文化差异产生“碰撞”时,你如何处理?(三阶)
三、创设情境载体,激活学科知识
情境在议题式教学中串连议中学活动和学科知识,它起到载体作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创建相关活动,解决议题,搭建知识网,完成议题式教学。
在突破《开放互动的世界》这课的知识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我利用进博会中某生活用品国产品牌订单量低于进口品牌,以此例创设情境,开展辩论赛。辩题即子议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正方学生支持影响利大于弊。理由是进博会能顺利开展,原因之一就在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从进博会中可知,外国商家采购中国商品。中国的订单不断地增多。同样,中国人民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外国产品。这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透过进博会这个小窗口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反方学生认为弊端更多。因为这使我国产品面临挑战和危机。比如奶粉,更多国民选择外国品牌,中国本土的品牌受到严重地打击。这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发展面临危机。经过正方和反方几个回合的唇枪舌战,反方同学也赞成“利大于弊”的观点。学生在思辨中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激活学科知识:“经济全球化有利方面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不利方面为可以跨国界传递经济风险和危机。”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辩证地对待问题,敢于参与竞争。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增强国家经济安全风险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我设计推销家乡特产的情境活动。小组合作设计文案,学生们奇思妙想,创意十足。有的小组看重名人效应,计划邀请名人帮他们宣传产品增加影响力。有的小组考虑销售渠道,认为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带货扩宽销售渠道。有的小组侧重产品的包装,通过个性化的包装设计吸引不同人群的眼光……同学们兴奋地融入活动中,为推销家乡产品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无声地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爱乡情感和责任担当。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适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学习、发展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如何更好地将议题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需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扬.议题中心教学的应用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