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石爽
[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的各个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石爽
        山西省古交市第一小学校 03020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的各个学校都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目前阶段下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相关数据显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在企业招聘中会更受欢迎,专业技能符合标准、综合素养较高、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教育的标准跟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从小学阶段起,学校和教师就应当有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意识。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目的性,系统性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1]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教育,音乐教育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而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两点都做好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才能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歌曲是音乐的常用表达方式,它具有朗朗上口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闻之令人心情愉悦,所以即便是不擅长音乐的小学生也会被音乐课吸引,大多学生对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很容易影响到小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而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开始萌芽的时期,也是学生时代重要的打基础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培养,思想品德对他们的影响是深渊的,影响一生都是有可能的。
        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渗透内容是很有意义的,音乐的表达力和感染力都很强,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特点把正确的道德思想融入其中,借助音乐表达出来,再强有力的传达给同学们,在强烈的音乐氛围中,学生们的道德思想受到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的辅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聆听歌曲、感情演唱、合作合奏、师生互动、课内外活动融合等多种途径进行.[2]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生活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红旗下,如温室的花朵一样,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我们应该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应当永远记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革命先烈的流血和牺牲换来的,他们是因为爱国爱民才甘愿付出生命的,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做一名爱国爱民的中国人。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教授爱国主义相关的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少年强则国强,这对学生和国家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着重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教育渗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性原则被列为音乐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足见"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3]
        2.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很多传统的美德和优良品质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来继承和发扬。

诚实,善良,上进,乐于助人等品质都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为了更好的教育小学生,小学阶段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包含这些优良品质,如《勤劳的小蜜蜂》这首歌曲,表达的就是辛勤的耕耘和劳动才能换来甜蜜成果的理念,小蜜蜂需要飞很长的路,从很多花朵里收集花粉,再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能酿出甜甜的蜜,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提升个人的优秀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拼搏向上的精神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的法宝,也是日后能立足社会的有力武器,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极富感染力,其中蕴藏的能量也是积极向上的,教师通过教授合适的歌曲,就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如《卖报歌》这首歌曲描绘的就是小卖报员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精神。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通过课前仪式传达尊师重教的理念
        尊重师长和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过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是小王子,小公主一样的存在,渐渐的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做事模式,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作为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借助音乐的力量进行拨乱反正,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和长辈的理念。在音乐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传统的古典乐曲,并适当引导学生行尊师礼,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和长辈的理念及习惯。
        2.通过音乐欣赏加强学生品德观念
        音乐教学中除了歌唱表演教学还应当包括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音乐欣赏部分的教学内容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来体会和理解该作品所流露和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欣赏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我和我的祖国》、《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有的体现出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表达了真挚的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有的歌颂了革命前辈的智慧和辛劳,有利于学生道德观念的加强。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优良品质
        学习音乐表演是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在歌唱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等种种原因,很多人不敢轻易助人为乐,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教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帮助学生重拾雷锋精神,培养其乐于助人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提高。
        结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处事习惯,这些优良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长远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又能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
        文献引用:
        [1]单慧佳. "润物无声"——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1).
        [2]韦丽.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 音乐时空, 2014(19):123-124.
        [3]李秋君. 以乐育人 润物无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小学, 2013(9):49-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