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3期   作者:王勤敏
[导读] 数学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的学科,严谨的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
        王勤敏
        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镇中心学校  264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的学科,严谨的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认为数学枯燥难学,初中乃至高中的部分数学知识抽象难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初中学生的心理层次和学习认知还不能很快与高中学习所衔接,从而造成了部分初中学生步入高中阶段之后由于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造成成绩下滑。初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转化。本文笔者将从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差异及数学问题如何衔接的教学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还是学习内容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校园调查数据表明,百分之八十的高一新生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认为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找不到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感到迷茫。造成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数学难题是广大初高中教师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初高中数学知识如果无法很好的衔接,则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将会面临着巨大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重视这一问题并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内容的相互衔接。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高中数学的差异不仅在于数学学习内容的难度,还在于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侧重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数学概念的掌握,数学教材简单,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题型简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反复进行教学,举例及练习。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增加,数学知识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且由于高中课程增多,课业压力大,导致学生无固定的时间进行太多题目练习,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知识上,知识点密集抽象,学生一时之间不能理解,教师应结合初中所学知识,由浅到深,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通过课堂听讲,日常练习及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好的度过这一阶段,顺利进入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衔接的教学方法
         相较于初中数学学科,高中的数学学习具有记下几个特征,知识量大且有难度,系统性较强,综合性较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各个数学知识点的整合,对学生的理解力要求高,因此这些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学习挑战,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处理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教师要有清楚的了解,对于数学教材的变化,难度的加深,教师在授课时应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在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应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初高中衔接阶段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学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与成绩情况,教学时应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情况及理解能力进行。其次,教学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意识到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考模式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高中知识时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善于联系初中所学知识进行高中学习,除了上述几点外,教师要合理的传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懂就问,及时回顾难点重点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度过初中到高中的衔接阶段。
二.2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材施教的进行授课,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对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和概念不能很好理解,这就要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辅工具或通过初中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慢慢的进行知识过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真实的学习感受进行思考和理解。例如初一代数数学训练了学生抽象概括力、初二学生的形式思维能力有所加强、初三数形结合解题拓展了学生预见性思维。高中学生需要较强的逻辑运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组成知识结构图表。要分类总结数学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寻找联系和区别。
二.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大多时候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应更加具备学习主动性,高中课程多,分到数学科目的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出题训练,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丰富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要自己主动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发问,及时总结与回顾,高中数学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高一的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回忆初中学习函数的知识点进行导入,初中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的学习除了掌握图像性质、求解析式等基本的要求之外,还要学会看图,深入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高一的必修一也有讲到函数,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二者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进行思考,对比理解。
结束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味以分数为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只会死记公式而不会灵活的举一反三做题,这也是初中学生步入高中无法很好将数学问题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高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积累,学生能否顺利地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是其今后学习的要点,因此广大教师要把握教学要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二者的知识衔接。
参考文献:        
[1]刘晓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科普童话;2018年24期
[2]宋兢利;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