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
江苏江阴周庄东区实验幼儿园
中班是幼儿时期交往的一个关键阶段,本学期我们借着朋友节的东风,以“手拉手,去旅行”为载体,开展了将近两个月的探究式课程,这一路走来,不断地转变着我们对儿童、对学习的看法,让我们越来越相信儿童的力量。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尝试学习放手,鼓励孩子主动建构,并从中获得成长。
一、活动缘起:这是我的好朋友
每周五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了,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这天又到了周五,要上课了,孩子们听到音乐纷纷把椅子搬到教室中间准备上课。突然后排传来了吵架的声音,溪溪说:“我是和芮芮坐在一起的。”“不对不对,我昨天就和芮芮商量好了和她坐一起的。”妮妮说。溪溪大声地说:“我就是要和芮芮坐一起。”“芮芮是我的好朋友。”妮妮也不甘示弱。我走过去,芮芮摊开手说:“老师,他们都想和我坐在一起。”“那你昨天答应和谁坐在一起了呢?”我问。“妮妮啊!”芮芮回答。我对溪溪说:“溪溪,昨天芮芮已经和妮妮商量好坐在一起的,下次你早点去商量,今天你再找一个朋友好吗?”溪溪嘟囔着嘴不开心的说:“好吧,反正我也有很多好朋友的,中3班也有我的好朋友。”“中3班我也有好朋友,他和我一起上托班的。”“我有好朋友在中2班的。”溪溪的话就像一颗石头投入小河激起了许多浪花,孩子们纷纷讨论着自己在其他班的好朋友。
于是那天的集体活动我们临时调整为聊聊我的好朋友,可以是教室内的好朋友,也可以是在其他班级的好朋友。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我们发现,因为有的住在一个小区,有的以前一起上过托班,大部分孩子在其他班都会有一个认识的朋友,所以孩子们的交友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教师心语:
中班的孩子在幼儿期也是比较关键的时期。他们此时不仅心理发展会出现较大的飞跃,而且在交往等人际关系上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如:孩子的玩伴开始从主要和成人交往变为与同龄人交往的过渡。他们愿意用更多时间与同伴相处,共同游戏,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体验快乐与苦恼。
一个换座位引发了幼儿抢朋友的风波,又从幼儿的讨论教师抓住讨论的焦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并从孩子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现有的交往现状,这为之后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投石问路:旅行考察团
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我们班的“童年旅行社”开张了,第一批旅行考察团成员戴着旅行帽,拿着小旗子高高兴兴的其他班级旅游考察哪一种游戏最有趣。孩子们旅游回来用照片的形式介绍各班自己喜欢的游戏,并根据孩子的选择,我们制作了其他五个班的游戏展板图,方便旅行团成员能有目的去选择班级和游戏。
游戏评价时,外出旅游的孩子们回来介绍自己的收获,溪溪说:“我今天到中6班玩了沙画,很开心。”轩轩说:“我今天到中二班的娃娃家做客了。”“那你们认识新朋友了吗?”“我的新朋友的名字我忘了。”溪溪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轩轩说:“我忘记问朋友的名字了。”
教师心语:
外出进行串班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和热衷地去选择“童年旅行社”游戏,但是实施过后,我们发现这样的串班游戏,孩子的虽然兴趣高涨,但是孩子真正从中获得了什么呢?从孩子反馈的情况看,这个游戏看似热闹却和在班级游戏差不多,时间久了没有了新鲜度,它也就失去了促进幼儿交往的初衷。我们进行了深层的反思,发现并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个游戏缺少一个支架,让孩子去发现和思考,于是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又进行了些许调整。
三、绘画表征:设计交友卡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问:“我们出去认识新朋友,怎样才能记得新朋友的名字呢?”沈语恩说:“要记下来就不会忘记了。”“原来我们需要一张交友卡,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了。那交友卡上需要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需要知道朋友的名字,有的说可以问问朋友喜欢什么?还有的说要写清楚朋友是哪个班的?我把孩子们说得罗列出来,说:“那大家帮这些你们需要了解的都设计个标记吧,看看谁设计的标记你最喜欢。”
孩子们兴致盎然,有的设计班级就画了个房子,有的设计喜欢的东西就画了积木等等,最后孩子们自己投票选择了五种标记分别代表相关的信息。
游戏结束后,旅游的孩子回来介绍时看着交友卡上的信息进行解说,沙祺真说:“我的新朋友是中2班的3号,我和他一起玩了轻粘土做蔬菜,他最喜欢吃冰淇淋,我今天还开心啊!”承宇航说:“我今天去了中5班,我的新朋友是15号,我和他一起玩了花店,很开心。”
教师心语:
在这次调整中,我们理清思路,聚焦目标,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经验,关注孩子生活,引导孩子运用绘画表征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选出真正意义上的交友卡,这张交友卡从幼儿中来又为他们服务。有了交友卡这张媒介,孩子旅行的目标逐渐明确,让游戏不仅热闹更有意义,对促进幼儿交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经验拓展:头脑风暴之交友问题
承语航拿着交友卡走到中4班门口往里看了看,脚刚踏上台阶还没进门就又把脚给缩回来了,就这样持续了两次。我问:“怎么不进去找朋友玩啊?”承语航低下头轻轻地说:“我不敢。”游戏结束后,肖雨希的交友卡上,空空如也,我不禁问:“怎么没交到新朋友吗?”肖雨希气呼呼地说:“我不要和中2班的那个小朋友做好朋友,他老要和我抢玩具。”
游戏评价时,我问:“去别的班级交往新朋友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困难啊?”有小朋友说:“新朋友不愿意一起玩。”有的说:“不敢说。”有的说:“新朋友不理我。”“那么多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有啊,”沈语恩说:“要勇敢一点。”“我们可以带点礼物给新朋友。”“我们可以和新朋友玩一些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原来出现的问题都会有办法解决的,那我们把这些方法都画下来吧。”关于不敢说话,有孩子用嘴巴代表勇敢一点;出现争吵,孩子有的画石头剪刀布,有的画停止表示让步不吵了,还有的画嘴巴表示商量下可以一个人先玩等。
教师心语:
随着游戏的推进,孩子的交友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水面,因此我们通过讨论、罗列、绘画等方式进行头脑风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通过思维碰撞,孩子们找到了同一种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自己可以尝试选择最适合的一种。虽然这些方法内化于心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这次讨论的意义让孩子重新认识了这次游戏活动,孩子们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并有办法可以解决的。这种模式的引导不仅提升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让幼儿愿意相信自己可以交到好朋友并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五、朋友联欢:朋友节邀约日
5.21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开展了属于自己的朋友节活动,在这一天他们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可以在六个班尽情地玩耍,六个班的游戏都是需要两两合作,朋友的友谊得到了升华。周家逸带着自己新认识的中4班小朋友来到我们教室:“老师,你看我又碰到了我的新朋友,我还去中4班拍照了呢。”小波帮助爱艾打开小书包把零食放进去说:“老师,爱艾不好放东西,我来帮她放,她也帮我放。”希希把零食放进自己的小背包里说:“放学回家后,我要把好吃的和彤彤分享,她在中3班,她家住在我家旁边。”
教师心语:
朋友节邀约日让孩子的旅行从单个的班级升级到全年级的联合游戏,从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之间充满了友好,他们会和面熟的朋友打招呼,会和朋友互相帮助,愿意和朋友共同游戏,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孩子们的友谊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而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他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懂得童心,让游戏变成了孩子学习交往的舞台,让孩子成为交往的主体,不仅是交往行动的主体也是交往学习的主体,从而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获得成长的乐趣!
六、后记
1.怀着敬畏之心去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关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是发现幼儿兴趣的前提。本活动不是预设的,而是老师根据幼儿的行为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后不断生成的。谈论朋友看似是小孩子很无意的一个举动,如果老师没有介入,不去引导,这个活动就不可能得以拓展和延续。因此,在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与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至关重要。
2.抓住各种有益于儿童探究的问题情境。
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产生疑惑并想解决问题开始的。从本次微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精彩的学习,意味着幼儿内在自我的生长,目标达到一小步一小步递进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表达观点、解决问题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活动中的支持和鼓励,就是顺应幼儿天性的前提下,让幼儿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这次“手拉手,去旅行”活动虽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温度与深度,看到的也都是满满的孩子学习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我们基于幼儿本位,让孩子主动建构,而教师帮助孩子梳理已有经验,引领孩子有深度的学习,把贴近孩子中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