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廖正斌
[导读]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廖正斌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  610213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事实上,及至今天,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日趋频繁,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礼仪助你成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渐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起点,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开始形成的阶段。本阶段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打好基础。这是德育工作的价值所在。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因此,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应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呢?
         一、熟知文明礼仪知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首先就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文明礼仪知识,如,平时充分利用朝会,班队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板报、墙报开辟文明礼仪知识宣传专栏;学校开设礼仪基础知识课程,提高学生礼仪理论知识;举办家长礼仪学习班,帮助家长提高礼仪素养,使其在家庭礼仪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然,最好能将礼仪知识编串成小故事、小品等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更好。
         二、创设氛围,加强管理
          丰富多彩、富有朝气和个性的班级文化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整体素质的沃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如,在班中开辟礼仪角,用来重点展示礼仪标兵的事迹和照片,在教室里张贴关于文明礼仪方面的名人名言,图片等,组织学生在报章杂志中收集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可以是真人真事、习作、笑话、小诗歌,然后把这些内容通过黑板报定期介绍。并寓文明礼仪教育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之中,持之以恒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学礼、识礼、讲礼的浓厚氛围。 
         我们知道,道德转化需要道德意志的帮助,道德意志是一个人战胜自己的道德动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社会道德要求,最终上升到道德信念的心理过程。有的学生愿意遵守礼仪规范,却因为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产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而且,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的过程。所以,文明礼仪的教育除必须结合纪律教育,以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外,还可成立学生文明执勤队,加强班内值勤和班内纪律检查。与此同时,制订具体评分标准,将其列入文明学生和文明小组评比活动中,狠抓行为习惯和纪律秩序,使之养成自我教育习惯,从而促使文明礼仪教育从表到里逐步深化。


         三、树立文明礼仪榜样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老师的行为对学生品德形成有决定性意义,即“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非常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如:对于学生的问好,应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可以主动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教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教师应该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教师应根据他们喜欢被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四、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活动中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具体、涉及面广,必须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因此,不单课堂教学要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也应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如:每日的礼仪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可以是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每周举行的升旗礼仪。每学期在班中评选文明礼仪标兵活动,给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发“礼仪之花”,鼓励那些没有得到“礼仪之花”的学生要努力争取。每年举办“礼仪使我进步了”讲故事比赛。还可以“放权”给每一位学生,如果你能讲文明、懂礼仪,你就可以监督其它同学。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可以有小品、快板、舞蹈、相声、讲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使他们从中受到礼仪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到宾馆、商场、电影院、敬老院等地进行“实习”。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行为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手段进行教育、训练,防止造成学生消极逆反的心理,完成从礼仪规范的学习模仿到文明礼貌习惯形成的内化过程。
         五、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建立立体化教育网络
         为形成整体优化的德育合力,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应该建立健全完整的教育网络,它包括:
         1、上好德育的主课--思想品德课。充分挖掘、利用思品课中的教育因素,灵活地向学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尊长辈、惜友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寓礼仪教育于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班主任应与各科教师协同配合,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自觉列队,主动帮助在活动中跌倒的同学;劳动课上,组织学生搞清洁卫生、帮助家长理家务等,在劳动中学文明,讲礼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达到寓教于乐,如带领学生走出校外,上岗执勤,服务于生活社区,充分考验学生的文明礼仪课程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成效等等。
         3、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拓宽礼仪教育渠道。当前,部分学生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有的对子女过分溺爱;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坏习气,滋长不文明行为。我们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家访、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等方式传播家庭礼仪教育知识,交流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情况,介绍育人经验,改进和加强家庭教育,努力使每位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来,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热心人。
         总之,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最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这黄金时光,来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