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陈学忠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
 
         陈学忠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南学校 350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更加关注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错误的出现,如何对数学问题中易错点进行有效分析和提前干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
引言
         所谓易错点,就是教师多年教学实践中归结出来的规律,学生容易在这些节点上犯错,自然就形成了易错点,适时进行预防,形成前置干预策略,自然能够顺利规避这些易错题的出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有重要促进和帮助。建立干预平台、整合干预资源、优化干预方法、创新干预实践,从更多方向展开教学设计和探索,有效防止学生易错题的反复出现,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学科认知体系。
一、以学生为主,时刻注意学生学习情况
         易错点的提前干预对象是学生,课堂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想出能够有效规避错误出现的解决对策,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但是在做题时可能没办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其中,导致做题时出现易错或者多错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有侧重点地讲解易错点,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并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一上课,数学教师首先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激发起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的学习兴趣。随后,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例题解题方法,进而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数学教师根据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防止学生错误理解和应用知识解题情况的发生。
二、整合干预资源,在知识对比中揭示区别
         教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时,需要对干预资源进行多点整合,以形成完善的干预体系,提升干预的效果。搜集易错题信息、借鉴教辅方法、归结自身教法、吸收学生学法、利用网络搜集纠偏案例信息等,都能够获取更多提前干预的方法资源,教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易错题纠偏方法题库,随时对其进行更新处理,为学生提供切合的服务。易错题的出现往往与数学知识梳理有关,因为缺少对比,导致知识概念出现混淆,错误便会出现。教师占有更多纠偏资源,自然能够提升教学应对品质。
三、知识点教学时进行提前干预
         针对经验性的错误,教师要在讲解易错题之前进行提前干预,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初中生们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的预判,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强调,让初中生们可以避开经验性错误的陷阱。这里以八年级下册中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作为例子。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两种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在对正方形知识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道应用题:假如学校的外墙是一个正方形结构,每一边的长度均为200m,现在有两位学生小A与小B,二人站在外墙的对角线位置,同时沿着逆时针方向走,如果小A的速度为90m/min,小B的速度为70m/min,那么这两个人何时会相遇?如果按照经验来判断,会认为小A走了400m之后二人就会碰头,进而得出:400÷(90-70)=10(min)的结论。而真实的情况是,由于围墙存在拐角,当小A走了10min之后,二人处于正方形相邻两个边的中点,并没有相见,小A必须要再走100m才能与小B处于同一个墙面,因此还需要走100/90min。教师在讲题该题目之前就要对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们充分掌握正方形的特性,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四、错题整理的充分重视
         虽然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这也是因为在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才逐步走向成功.数学的学习也正是如此,只有在错题中不断地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完善解题思路,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及对于错题整理的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往往是教师对错题进行讲解之后,便将错题抛在脑后,这对数学学习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错题整理并不是简单地将正确答案进行誊抄,而是分析整理错题及其隐藏的知识和思维漏洞.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错题整理,教导学生通过错题完善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严密性。
五、优化干预方法,在探究算理中渗透方法
         学生出现数学错误时,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做诊断,找到致错原因,给出纠偏的意见,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纠偏策略,在学生错误行为出现之前做出预判和预设,这便是提前干预。教师有了干预的意识还是不够的,需要对干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干预的效果。学生出现错误有多种原因,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科学运用,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原因。数学思想方法是防止出现错误的最重要武器,教师及时输出这些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强有力支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学生易错点进行全面梳理,因为学习环境不同,学生的易错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做详细的教学调研,以便准确确定易错点,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提示,让学生绕过易错点。
六、建立干预平台,在趣味教学中强化记忆
         数学学科教学有其自身规律需要遵循,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对学生易错点有更清晰的掌握,以便为教学应对策略的设计提供参数。数学学习讲究系统性、逻辑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对各种等量关系进行合理梳理,在具体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偏差,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整体掌控,很容易找到学生易错点,提前做好教学应对,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建立干预平台是极为有效的做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成立纠偏小组、进行信息共享、优化数学实验,利用这些学习平台实施具体的干预。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对相关内容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快速找到设计定位,特别是学生易错点的筛选极为关键,如果教师能够事先做出足够的干预,学生出错率会大幅度降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易错点的提前干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解题实践中减少错误的出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对国内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教学经验加以借鉴,继而与自身所处教学实际相结合,构建出一套更加符合学生学情的易错点干预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明兰.初中数学问题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3):25.
[2]曾繁侨.初中“数学问题”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教学探讨[J].福建中学数学,2017(11):25-27.
[3]张久仁.初中数学教学中易错问题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2):23.
[4]林郑娜.初中数学解题中《圆》中易错问题例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74+76.
[5]韩清华.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