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浩泊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石牙镇峨山小学 546100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德育教育则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班级管理工作入手,结合班主任工作要求对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引 言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思想,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针对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从多角度出发,为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班主任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比较落后
部分小学班主任深知作为班主任肩上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并且也在积极制订各种班级制度,平时还非常关注班级卫生、放假安排、各种通知等工作,但却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部分班主任甚至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因而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固步自封,不仅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还喜欢用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使用苍白的语言来教育学生[1]。这种德育方式的形式化非常严重,对小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甚至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的效果并不好。
(二)德育的内容比较单一
小学生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爱国情感和理想信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的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实施道德教育不仅途径和方式单一,就连德育的内容也比较单一[2]。大部分的班主任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上,但却没有对德育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结合德育内容来制订系统的德育方案,没有将这些德育内容合理、科学地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内容单一,学生的德育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生活化的内容,致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工作策略
(一)加强师生沟通,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要建立好的班级制度,可以根据班内实际情况来定,多奖励少惩罚,多夸奖,树榜样,教师适合的时候作为一个演讲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意义的话,可以举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并且要多关注照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找这部分的学生谈心,找到不学习不听话的“点”,然后去突破这个点。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做朋友,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交朋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是个老师,一个有威严的老师,不能混淆。班级里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小朋友,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等。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要最合适的,一定要懂得是非。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主动改善师生关系,调整教与学的角色地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情感沟通在师生之间搭建起坚固的桥梁。
(二)教学实践当中渗透德育思想工作
教师在结合德育思想教育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逐渐发现学生与教师有一定的意识差距,而这一差距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一时转变不过来。为此,教师应当在新型的教育模式推进下,逐渐探究符合学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进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
比如,全班同学可以一起建设教室后的学习之乡或者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卫生的打扫工作。在保证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逐步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之间能够有更加有效的了解,进一步使教师除课堂之外,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检验理论性知识的必要进程,就是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德育教育时,应当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是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面对错误时,能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以及一定的道德标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贡献的人。
(三)完善班级管理,调整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打造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优秀的班风、学风,对于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组织建设优秀的班风、学风的主题活动,集思广益,制定口号、标语,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班风、学风的含义,让班风、学风成为规范学生思想行为的基本标准;加强班委会建设,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班委会,提高班委会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引导学生实现自治;完善班级管理条例,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规范的落实,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的能力;组织集体活动,凝聚班集体的力量,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落实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在小学阶段当中,孩子们的心理及思想是不成熟的,他们的接受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应该只由教师单方面的进行,作为家长更应该关心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问题。两者在面对教育学生的问题上都是统一的,必须要互相配合。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家长的行为很大部分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保证学生能够在家庭环境当中受到与学校共同教育效果。为此,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应当及时进行,避免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处理。小学这个阶段是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黄金阶段,也是学生出现错误道德问题的开始阶段,教师与家长应当及时进行沟通,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家长应当积极地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关怀与鼓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的目标渗透,给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性的契机,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拉近,对于教师而言,小学德育教育当以立德为主,智育为辅,明德而明是非。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班主任更应该合理地定位自身角色,优化班级管理方案,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萍,王玉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2]丁红霞.例谈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