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霞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广东惠州,516003)
摘要:有效问题设计是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思维品质的内涵,总结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设计的存在的问题,如问题低效、忽视问题层次、问题设计缺乏主线意识、学生无法回应等。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设计的原则及具体课例设计。
关键词:思维品质 问题链 问题设计
一、指向思维品质文本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思维品质培养与问题设计的关系
1. 思维品质的界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思维品质的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育部,2018)。
2. 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品质。教师可以借力于优化问题设计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标。
(2)问题设计是思维品质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的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设计(鲁子问,20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思维始于问题。”思维与语言学习相互促进。有效的设问可以激发求知欲和批判性思考。问题贯穿课堂始末,从导入性问题开始,逐层推进并深化。另外,围绕形成体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并发展学生梳理、概括能力,从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断,再进行判断从而创造新的知识运用。所以,教师以提出围绕文本主线的优质的问题为目标是很有必要的。这将让问题成为文本理解的引路灯。
3. 高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较多集中于事实描述类信息。教师反馈不积极或反馈不当。(卢学森,2019)据笔者对目前课堂的观察,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问题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 问题碎片化。因为没有按照一定的主线将问题串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间相对独立,呈现碎片化,缺少必要的逻辑性和衔接性,忽视对语篇的整体结构性分析和对不同文本不同主线的把握。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没有一定的策略作为问题设计的指导,大多数按照教学参考书和别人的课件的问题进行提问,所以教师也不清晰自己所提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 问题低效化。教师设计的问题大多停留在查找和回忆表层信息上,很少设计运用性问题或者评价性问题。低效的问题设计无法与学生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链接,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隐含信息,导致学生在高考测试中文章内隐信息题和结构理解题得分率很低。
(3) 思维层次单一化。大多数教师拿到文本问题并没有仔细认真研读文本,导致其所设计的文本问题有是层次不清或者不断重复内容层面的问题; 没有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去设置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以及作者写作意图推理等层层递进的思维回路的问题。
(4) 忽视学生学情,学生无法回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层级过高,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知识支架,导致难以引发学生思维含量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在想答而无法作答的体验中,学生会倦怠思考。 另外,教师往往没有能力发现或者直接忽视学生无法回应的现象,缺乏逐步追问、引领学生思考的能力。
(二)问题设计原则
1. 问题的分类
梁美珍等(2013)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将分析文本的问题分为三类:即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性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解文中词句、细节以及篇章结构来获取、加工并初步整理信息,达到对文本结构的了解和对细节的熟悉,有助于学生优化认知结构,是文本浅层和基本的理解。参阅型问题则在展示型问题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本特征、出处、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挖掘文本内涵,深化文本理解。有助于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参阅型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筛选与分析信息,是文本理解的深化。评估型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辩证的看待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得出思辨性的结论和评价,表达独立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高阶思维能力。(钟畅蓉、朱文英,2016)
2. 问题设计原则
(1)利用“What-Why-How”优化问题设计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 What-Why-How这三个维度进行文本问题设计是目前文本问题设计的模式和方向标,即“文本内容、思维和语言”三个层次:What主要指文本相对浅层信息的加工,属于字面语境的层次;Why指向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内容、是更深层次的内容加工,涉及思维训练,是隐含语境层次;而How则更倾向于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表层信息与深层含义的,主要关乎表达方式即语言。
结合这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才能帮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认知、内悟和运用语言。因此,围绕这三个层次进行层次递进的问题设计,对文本解读就有了。
(2)结合三类问题形成问题链
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问题。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较低到较高层次发展。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三类问题设置合理的问题链。三类问题所体现的思维活动层级几乎与布鲁姆的认知层级相符合,遵循由低阶到高阶的过程。展示型问题对应识记和理解;参阅型问题对应运用和分析;评估型问题对应综合和评价。三类问题有层级、有层次地呈现,以问题促进学生文本从结构、内容和语言这三个方面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解读。
文本问题设计的原则是设计一条基于文本主线的问题链,贯穿全文,使得信息点之间互相依附,才能形成层层铺垫的支架,文本理解后的拓展延伸才能水到渠成。以主线贯穿文本始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回路。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层级性问题的设计与运用
不同文本的结构不同,问题设计围绕的主线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分析文本的基本结构来优化问题设计,形成由逻辑性到批判性再到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形成问题链,从而实现内容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问引思可为学生由浅至深地搭建阅读支架。(刘彩姿, 2019)笔者基于思考如何让课堂上既有文本理解,又不乏思辨内涵,提出从what(文本主题与内容)、 how(文本特征和语言)和why(作者的意图)三个维度,深入研读语篇,并针对不同文本特征及文章主线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其中涵括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以下是以人教版必修五第一个个单元的文本进行设计的课例。

因此,教师应学会如何围绕主题,设计从低阶到高阶思维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中适时地根据学生学情进行启发式提问,促进思维品质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体会语篇的主题意义,从而从字里行间推断文本深层含义和进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呈现写作意图。借助问题,使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高阶化,从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德森,L.W.等(著);皮连生(主译).2008.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林燕 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设问的误区分析与改进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7):13-17.
[4]梁美珍 高中英语文本处理阶段的问题类型与设计方法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4):1-6.
[5]梁美珍等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5(必修模块)[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李晓芸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例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2):34-38.
[8]辛强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5):26-31.
[9]易荣楣、陈书元 基于学生提问的中学英语深度阅读教学实践 [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9(9):39-43.
[10]刘彩姿 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提问研究 [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9(3):33-37.
作者信息:陈景霞,女(1980.12.11—),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课题:高中英语培养思维品质视角下高中英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