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姗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 云南 怒江 673199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提升高中生对学科及科学自然认知的一个学习过程。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言,高中化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它不仅是高考筛选人才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培养高中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及创新问题的开端。其实化学中大部分案例、题材和元素都源自于我们身边的事物,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好化学,除了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外,也可以通过化学里面的原理来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和个人而言,也变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从高中化学教学的培养方式、学生的现状等分析,当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高中生涯中学生学习化学尝试的开端。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化学的教学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上课阶段,采用按部就班及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只会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外,对书本之外的其它知识点一概不知。而若长期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会让高中生在这样的填鸭式教育中丧失了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对于高中化学老师而言,采用创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可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外,也为研究其它学科做好铺垫。那么,在国内,现存的高中学校,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做哪些改进呢?下面笔者就通过现状、解决办法来一一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填鸭式教育,无法提升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加上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公式,而大部分老师想要学生提升化学思维,掌握章节重难点,于是照本宣科和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也成为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常态。虽然说化学学科学习更多为了高考的时候,提升高中生的考分做准备,但是照本宣科和乏味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容易缺乏创新,认为老师讲解的知识点都可以生搬硬套,其实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具备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发展。
2.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一旦步入高中,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也就拉开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同学对化学学科知识点的认知呢。很多化学老师会在课程开展阶段,采用化学实验等形式让大家掌握其中的原理。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基本上课堂中的实验都是老师亲自动手,学生课后也没有条件亲自实践,这样下来,学生对原本的化学反应实践也慢慢丧失兴趣。如在化学实验中,为了检测蜡烛无法在二氧化碳多的地方燃烧,老师点燃了蜡烛,然后将其放在一个容器中,随后老师又在杯中倒入二氧化碳,结果容器中的蜡烛熄灭。因此得出了蜡烛无法在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点燃。虽然试验结果呈现,但是学生没有参与,于是长期依赖老师试验,后期时间长了,学生期待更多的变成老师给答案。这样的凡是,非常不利于教学。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化学老师而言,不是一味地使用填鸭式教学,就能证明学习效果有效。高中生在学习化学阶段,已经过了过去的填鸭式教学阶段,这个时候,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授课开始前,先不要忙着去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而是用引导的方式,慢慢的让学生参与思考,引出今天的主题。如:在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先提前切开一个苹果,然后放置几分钟左右,发现苹果变黄后,开始引导学生答题,问苹果变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而待引导学生回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慢慢引出今天的主题,然后和大家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在学习阶段,更能激发创新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为一体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学习阶段,除了需要掌握个章节重难点外,对于老师而言,还需要考察和培养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从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方式看,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动手能力弱,甚至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期间就没有参加过化学实践。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教学任务及学校设备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身为高中老师而言,除了需要鼓励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外,也可以按照章节等要求,及时带领同学到化学实验室展开试验,来验证化学公式及推理是否正确。这样的教学相比填鸭式和口头相传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式教学
化学源于生活,也融入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的开端,也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科的思考和探索阶段。但是部分化学实验和教学的理论,不是单纯的一个学生就能完成,他需要一只学生队伍相互配合的过程。于是,老师在授课阶段,可以以小组调研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展开系列探索。比如说,观察螺丝钉的生锈时间和生锈条件,对于任课老师而言,开课前,需要对班上同学分组,然后提出各小组需要筹备的物资及实验观察的阶段,让小组同学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能清晰记录下每一个阶段的数据,这样更利于后期课程目标的开展。
4.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
学生提问和交流是判断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开端。优秀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提问和交流的过程中,最默契的方式就是展开课后3-5分钟的小组提问或者交流,然后选择1-2个代表,分享自己学习本章的心得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通过复盘和重塑知识点,让老师更清晰掌握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不足,然后对知识点及学习不到位地方进行完善。这样的轻松教学方式,既能为老师减负,也能为学生减压。
三、结论
总之,高中化学课程,对于老师、高中生而言,同样重要。因此老师在授课阶段,除了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创新能力外,也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当介入生活的案例、学习的经验分享及鼓励的方式,是能不断提升学习的体验感和创新能力的。另外,身为化学老师而言,除了摒弃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引进国内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学习案例,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复盘,这样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创新教学培养方案,这样在后续教学开展阶段,才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刘旭刚.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28.
[2]王桂生.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0):204-205.
[3]赵蕾鸣.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7):20.
[4]曹学丽.高中化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情感读本,2019(24):32.